近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的第二十八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隆重召开,我院神经内科牵头,联合循环、精神、中医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开展的《神经-循环-精神-中医多学科协作下交感神经亢进介导功能性躯体化障碍的发病机制与整合干预研究》成功入选大会论文汇编,标志我院在跨学科整合医学及功能性疾病诊疗领域的突破与影响力。
多年来,我院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聚焦临床诊疗痛点难点,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创新与整合医学实践。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作为展示我国神经病学领域最高科研水平的核心平台,竞争激烈,我院研究成果能够从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各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与不懈探索,更得益于我院对医学科研创新的高度重视与持续投入。
在这项研究中,我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孔祥茹医生带领团队勇闯科研难关,打破传统单一学科研究的局限,创新性地从“神经-循环-精神-中医”多学科交叉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交感神经亢进在功能性躯体化障碍中的作用机制与致病路径。研究过程中,各学科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神经内科精准开展生理评估,捕捉神经功能异常信号;循环学科细致进行动态监测,掌握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精神学科运用专业量表,完成患者心理状态量化分析;中医团队则通过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调治方案。经过反复论证与实践,团队成功构建出一套科学高效、适配基层医院的功能性躯体化障碍MDT诊疗路径。
诊疗路径的落地,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医生实现功能性躯体化症状的早期识别与精准干预,更通过“生物-心理-社会-中医”四位一体的整合干预策略,为患者提供从诊断到康复的全程化、个性化健康服务,有效破解了基层医院在功能性疾病诊疗中“诊断难、干预散、管理弱”的困境,切实提升了患者就医获得感。
此次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学术大会,是对我院科研实力与诊疗水平的充分肯定,更是我们前行的新动力。未来,我院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深化神经内科与循环、精神、中医等学科的融合创新,加大功能性疾病机制研究与临床转化力度,不断优化诊疗路径、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努力将更多“我院经验”转化为推动区域乃至全国心身健康事业发展的实践成果,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更多“丹东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