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潮涌,五龙山云舒。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丹东市中心医院眼科专业基地内,一场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比赛正激荡起智慧的涟漪。基地主任周宏峰、教学主任乔靖华、教学秘书崔英超端坐评委席,目光如炬;五位指导医师——孔光主任医师、佟伟主任医师、孙江松主任医师、曲广慧主任医师、赵雪薇主治医师——依次登台,以三尺讲台为擂台,以三寸粉笔为锋芒,将“传道、授业、解惑”的千年师道与“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职业精神,交织成一场声色并茂的学术盛宴。
一、序幕:白衣与师者同辉
8时28分,基地示教室灯光骤亮,背景LED屏上映出“医乃仁术,师乃仁心”八个大字。周宏峰主任身着白袍、胸佩党徽,以《教学:让医学有温度》的开场致辞为赛事定调:“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教学是技术,更是艺术。今天我们不仅要比拼教案设计的精巧、授课技巧的娴熟,更要让年轻医师看到,一台手术刀、一支激光笔,同样能雕刻生命、烛照未来。”声落音起,全场掌声雷动,白衣与师者在此刻重叠,责任与荣光在此刻交汇。
二、交锋:五场示范,五重境界
比赛采取“8分钟现场授课+3分钟答辩+1分钟教学反思”的“831”模式,评委从“内容深度、方法创新、思政融入、效果评价、反思改进”五维量化打分,满分100。
1. 孔光主任医师《“睛”准视界——斜视诊疗的立体思维》
孔光主任医生以“假如你是患儿,愿意在校园里被同学喊‘小斜眼’吗?”的沉浸式发问开场,瞬间抓住受众。她循循善诱,将“斜视三棱镜度测量”这一晦涩操作化作“手机陀螺仪”的动画,辅以真实病例的术前术后对比,把“循证—精准—个体化”理念层层剥笋。答辩环节,面对“如何向本科生解释眼外肌作用”的刁钻提问,她脱口而出:“把眼外肌想成丹东的六条公交干线,内直肌就是1路,外直肌就是2路,哪条路堵了,眼球就跑偏。”妙喻生花,评委一致打出96.8的全场最高分。
2. 佟伟主任医师《“青”出于蓝——青光眼用药管理病例讨论》
佟伟主任将“用药管理”这一0.5毫米汞柱的眼压波动,升格为“药学、美学、心理学”的三重协奏。他用3D打印的透明眼球模型现场示范“房水循环”,并引入“黄金时间窗”概念,论证用药依从性与视野保护的关系。更惊艳的是,他把手术视频与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节拍同步,慢镜头下,滤过泡每一次搏动都踩在柔板小节上,现场住院医师无不屏息。最终得分95.4。
3. 孙江松主任医师《“糖”网恢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教学查房》
孙江松主任医生另辟蹊径,把“查房”与“叙事医学”嫁接。他播放一段患者术前一天夜不能寐的音频,让学员共情“黑暗将临”的恐惧,随后引入“PEASE”心理干预模型(Prepare-Explain-Assure-Soothe-Evaluate),并以角色扮演方式,邀请学员上台模拟“术前谈话”。当“患者”说出“医生,我怕再也看不见孩子的脸”时,孙主任轻轻握住对方的手,一句“我们一起把视网膜‘贴’回去,也把心‘贴’回去”让现场热泪盈眶。得分94.2。
4. 曲广慧主任医师《“青”山不老——继发性青光眼小讲课》
曲广慧主任医师以“小孔窥大世界”为题,从《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切入,将“继发性青光眼”这一1/10毫米单位的微切口,升华为“有无相生”的东方智慧。她把手术显微镜下的视网膜动态影像,与哈勃望远镜捕捉的宇宙黑洞照片并置,指出“医者眼中有光,宇宙便无暗”。在答辩时,乔靖华教学主任追问:“如何用英文向国际学员阐释这种东方哲学?”曲广慧脱口而出:“Tiny hole, vast universe; surgeon’s hand, heaven’s gate.” 全场掌声雷动,得分94.2,与孙江松主任医师并列第三。
5. 赵雪薇主治医师《“孔”明借箭——黄斑裂孔教学查房》
作为唯一“80后”女将,赵雪薇以“科研”为切入点,用“金字塔”模型拆解“临床问题—科学问题—研究假设—验证方案”四步转化。她把“如何提出一个可发表的问题”拆解为“3W1H”工具包,现场分组演练,8分钟内诞生12个选题,其中“黄斑裂孔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与视野进展的相关性研究”被孔光主任医师当场采纳为科室年度课题。虽因资历尚浅得分92.6,却赢得“最具潜力奖”。
三、回眸:技术之上有人文,人文之上有使命
比赛落幕,余音绕梁。周宏峰主任在总结致辞中感慨:“医学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今天的选手让我们看到,技术之上还有人文,人文之上还有使命。”赛事特设“师生互评”环节,住院医师匿名留言:“原来主任医师也会紧张到手心冒汗,但他们把对生命的热忱写进了每一页PPT。”
四、展望:让杏林春暖,让丹心长存
医学之路,长夜漫漫,但有人提灯而行;教学之道,山高水远,但有人薪火相传。丹东市中心医院眼科专业基地正以此次教师节教学比武为新起点,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小课堂”搬上“大舞台”,在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浩瀚星空中,点亮属于辽东的璀璨坐标。
杏林春暖,丹心长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每一次躬耕,都能迎来生命蓬勃;愿每一盏灯火,都能照亮万千眼睛。让我们相约下一个教师节,再聚首、再出发,把“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写进每一颗跳动的心脏,写进每一道清澈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