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中心医院
  •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 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 所在位置
  • 健康科普
守护儿童健康体重,共筑成长美好未来
浏览:(66) 发布时间:2025-4-20 8:43:47

为推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增强大众体重管理能力,有效防控超重与肥胖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携手多部门,自2024年开启“体重管理年”行动。这场以“健康体重,全民行动”为主题的活动,致力于将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

当下,我国儿童群体的体重问题正面临严峻考验。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儿童超重率持续走高,肥胖发生率显著攀升,且呈现出低龄化特征。具体来看,6岁以下及6至17岁儿童肥胖和超重患病率分别达到10.4%和19%,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

精准把握儿童体重标准

了解0-18岁儿童体重增长规律后,还需依据年龄与性别,将其体重与正常标准比对。一般而言,体重低于p3的儿童被界定为“低体重儿童”,而体重达到或超过p97的则属于“超重及肥胖儿童”。

对于2岁及以上儿童,推荐采用体质指数(BMI)测量法进行定期体重监测。因为体重相同的儿童青少年,身高可能存在差异,单纯看体重难以准确判断肥胖情况。BMI计算公式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6岁及以上儿童,可参考专业机构发布的性别和年龄别BMI参考界值点进行计算监测,确保BMI处于正常区间,保障体重健康。

此外,体成分测量也是评估肥胖程度的有效方式,通过测定体脂肪含量,即人体内脂肪组织占体重的百分比,能直观了解肥胖状况。家长可定期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进行监测。同时,腰围和腰围身高比作为判定向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有助于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发病风险。

多维度助力儿童体重管理

以家庭为核心,整合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构建起儿童、家长、教师和医务人员协同参与的体重管理模式,是保障儿童正常体重的关键。

在饮食层面,需确保每日摄入肉、蛋、奶、蔬菜和豆制品,合理调控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在体重控制期间产生饥饿感时,优先选择能量密度低、饱腹感强的食物,像低脂奶制品、新鲜蔬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减少屏幕使用时间,加强身体活动同样不可或缺。对于6-17岁儿童,建议每天至少开展6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跑步、跳绳这类简便易行的运动就很合适,同时将每日屏幕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

充足睡眠对儿童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家长可在家帮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通过睡前阅读、聆听轻柔音乐等方式,打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并避免孩子睡前接触电子屏幕,确保睡眠质量。

走出儿童体重管理误区

在儿童体重管理方面,家长普遍存在两大认知误区,需要及时纠正:

其一,部分家长秉持“孩子胖点好”的观念,实则不然。儿童肥胖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可能引发心血管、皮肤、内分泌、消化、神经、骨骼、心理和肺部等多系统健康问题。

其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肥胖只是暂时现象,长大后会自然变瘦,无需干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虽然部分肥胖儿童能成功减重,然而数据表明,40%的肥胖患儿在青春期后仍维持肥胖状态,70%-80%的青春前期肥胖患儿最终可能发展为成年肥胖。

此外,建议家长定期为孩子监测身高和体重。一旦发现儿童生长发育出现偏离,将及时开展相关检查并给予必要干预。

医院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24小时咨询电话)
电话:0415-6161984(24小时咨询电话)
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