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己生病时,你会怎么办?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医院。可是,在现实里,很多人做的却完全相反,他们自己给自己看病,或者是不知道哪里打听来的偏方,或者是打开手机电脑对照症状自己给自己开药。
我接诊过一个老大爷,70多岁,来诊那天颤颤巍巍的跟在老伴后面,表情特别痛苦。
我问大爷哪里受伤了,大爷摸摸腿,告诉我腿肿了。我让大爷坐下,把他的伤口暴露出来,才发现他的大腿内侧已经红肿破溃了,脓血水浸透了裤腿,被轻轻碰一下都非常疼痛,皮温也特别高。
我很纳闷,到底是什么造成这么严重的感染?结果听了答案哭笑不得,大爷说,上个礼拜他的腿上突然长了一个手指盖儿大小的红包,有点儿痛,不敢碰。这时候有人非(bu)常(dong)热(zhuang)心(dong)的教给大爷老伴一个偏方,说是用陈醋泡木耳——把木耳捣碎,连醋带木耳一起敷在包上,这个包就能好。
老两口怕打扰儿女工作,想着自己能处理就自己处理。这个偏方这么简单,又好操作,还是熟悉的食品,想着应该不会有什么不好,就立刻按照偏方的说明把腿敷上了。俩人在家折腾了一个星期,结果是越来越严重,到这时候才想起了医院。
我第一反应,好家伙,陈醋木耳,这不下酒菜嘛!头一次听说还能治病呢?
我赶紧告诉大爷大娘,这种来源不明的偏方,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给自己的身体造成损伤,有的甚至还会危及生命,看着已经烂成这样的腿,也不由得老两口不信,他俩都表示再也不相信偏方了,一定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
采用了正规的治疗措施,大爷的伤口很快就愈合了,走起路来也有劲了,相信以后也不会再信这种没有依据的偏方了。
来我们门诊换药室的患者,用各种稀奇古怪偏方的人特别多,除了用陈醋木耳敷腿的,还有用醋精泡脚的,用大蒜敷腿的,用炉灰止血的,用咸腊肉敷腿(又一道下酒菜)的……无一例外,这样处理的结果全部是化学性烧伤或严重感染。
都2021年了,为什么还会有人信偏方呢?不可否认,中华文化几千年来,在医学上延续下来很多民间智慧,偏方操作起来简单,容易获取,价格低廉,而且多是身边的人口口相传,更让人信服,有些拿来缓解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小病小痛也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大部分偏方来自民间,并没有经过科学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更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单凭经验主义生成,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并不靠谱。
除了信偏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发达,很多人还喜欢做一件事情——身体不舒服不去问医生,而是上百度去搜索,自己给自己诊断,甚至自己给自己开药方。
凡事主动研究积极钻研,这应该鼓励,但是在疾病眼前,这种行为就万万不能倡导了。大多数老百姓没有受过系统的医疗保健教育,而医疗又偏偏是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胡闹不得。治病是系统工程,不是大家凭借一些简单的症状特征和网上医生的只字片语就能下结论的事情,自己诊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根本找不到真正的症结,同时,是药三分毒,错误服药,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同时,由于网络缺少有效的监管,有些机构,或者出于利益考虑或者是单纯的不负责任胡乱发布内容,有时候同一个患者的咨询,大家会发现,下方不同“医生”给出的建议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这种毫无医德的行为,严重误导患者,根本不知道该信谁,看的越多越是一头雾水。
而且,大家可能都听过“百度看病,癌症起步”这句调侃,明明只是长了个疹子,在百度上越说越玄,转眼就成了皮肤癌,这种夸张的内容,对于患病期间本就疑神疑鬼心理脆弱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更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所以,偏方不能治百病,百度不能寻良医,有问题积极寻求专业的治疗,才是该有的正确态度。
疫情期间,大家可能感觉到医院就诊很麻烦,其实并不会,只要按照规定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扫描辽事通和大数据行程码,测量体温就可以。我们在丹东市中心医院二楼201门诊换药室,随时为大家排忧解难。
文章来源于:门诊换药室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