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喜迎8.19第四个中国医师节,江城大医生特别节目——听好医师讲好故事。
主持人:健康知识权威解读,欢迎各位收听江城大医生。今天我们邀请到直播间的是来自丹东市中心医院妇儿院区儿科主任赵晔,赵主任。赵主任您好。
赵主任: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赵主任来到我们直播间里。您从事医生工作多少年了?
赵主任:我是从87年大学毕业,在儿科临床一线到现在应该是34年了吧
主持人:那像您从事34年的儿科医生工作,是不是也发生了很多让您难以忘怀的故事
赵主任:对,是的。从一个年轻的儿科医生一直到现在,真的是在自己的身上发生很多变化,不光是个人角色的变化,变为一个母亲,另外一个呢,还是两个干儿的母亲,这两个干儿还是我临床工作的小病人,到我这来的时候呢,病情都非常重,经过积极的救治,两个孩子都痊愈的出院了,结局非常好,家长非常质朴,都是农村的,很不好意思的和我开口,能不能给孩子当个干妈,家长的这份信任让我很感动,我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现在两个干儿子,一个明年大学就毕业了,还有一个今年也上初二了,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健康。
主持人:所以其实您是3个孩子的妈妈。
赵主任:对,自己还有一个女儿。
主持人:像您从一个医生在儿科开始成长到现在34年的时间,成为了儿科主任,在科室里面有没有让您很感动的瞬间。
赵主任:这种事情都在我们病房、我们医护人员身边发生。我记忆最深的是去年有一个小男孩在我们科住院,因为是疫情期间,应疫情防护的要求,孩子和母亲住在一个单独的病房里,根据这个孩子的临床各方面病情,我们考虑该患者为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就是白血病。1个3、4岁的小男孩,做了好多好多小手工都展示给我看。第二天骨穿结果出来了,确实证实了我们的想法,我们全科医生没有一个忍心去告诉家长孩子的病。后来没办法,作为一个科室管理者我就去了,去了之后和家长交谈了,建议她们去上级医院治疗,家长也非常理智,接受了我们的建议。在离开之前,孩子的妈妈把我们病房所有的床整理的非常非常干净、整洁,领着孩子离开了我们病房,这个孩子,也把他所有的小手工赠送给我们医生和护士,当时我们好多医生和护士挺感动的,大家都流眼泪了。
主持人:作为父母我们感同身受,作为医生我们舍不得这个小患者,后来这个孩子怎么样了?
赵主任:后来这个孩子呢,从沈阳又到北京治疗了,因为需要做骨髓移植,他曾经在水滴筹的平台上发起了筹款,我们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包括门诊的医生,知道后都在这个平台为这个孩子尽了一点微薄之力,我们也一直关注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在北京儿童医院经过化疗和骨髓移植后,孩子愈后非常好,现在很健康的一个孩子。
主持人:这么多年,34年过来了,您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赵主任:虽然儿科很累,孩子得病不会描述,只会哭、只会闹,但我觉得儿科的孩子特别天真、单纯,我作为一个儿科医生看到孩子治疗以后都非常健康的离开我们医院,家长也高高兴兴的,我干儿科真的是不后悔,让我再选择,我还是会选择儿科。
主持人:非常感谢赵主任今天和我们的分享,也感谢各位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