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啊,救人啊,快来救人啊”,“愣着干什么,快打120”,“这好像是前面楼的张阿姨,我认识她姑娘,我打个电话” ……,中午12点多的街边市场乱成一团,谁也不知道身体一直不错的张阿姨怎么就突然倒在了路上。120接警后一路风驰电掣,在发病40分钟后就把张阿姨送到了神经内科一病区。
接诊的医生是卒中中心聂振洲副主任医师,查看患者发现病人左侧肢体完全瘫痪,言语含糊,双眼球向右侧凝视,嗜睡状态,心电图显示房颤。“张阿姨这次是心源性栓子脱落导致大血管栓塞引起的脑梗死。患者来院这么及时,立即启动静脉溶栓治疗”,聂医生一声令下,神内一病区静脉溶栓治疗小组的护士们马上行动起来。称重、采血、胃肠减压、留置导尿,仅仅15分钟就完成了静脉溶栓前的处置,启动了溶栓治疗。
“这么重的脑梗死,静脉溶栓再通几率也就20%左右,根据国际国内指南推荐,可以进行桥接取栓治疗。”这边刚开始溶栓,聂医生已经根据卒中中心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桥接治疗预案跟患者家属交代桥接治疗相关事宜。“不用等家属同意,咱们先做好准备,我们要抢在时间前头。”卒中中心王伟忠主任接到聂医生电话立即做出指示,通知导管室备台,神经介入小组彭博副主任医师、于志扬副主任医师迅速就位,在患者家属尚在考虑时,相关准备已经紧张有序地开始进行。
静脉溶栓后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患者病情没有丝毫好转迹象,焦急的家属同意进一步取栓治疗。
穿刺、造影,聂振洲医生和彭博医生在导管室里忙碌着,“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开取栓支架......”经过两次取栓、2个半小时的奋战,患者最终血管再通,穿着几十斤铅衣的两位医生已经汗如雨下,此刻真恨不得就地休息。但术后更多复杂繁琐工作还得继续。
造影见右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术后右侧见颈内动脉末端再通,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开放
术中取出血栓
下术后医嘱、写手术记录、监护病情,继续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此时已是夜深人静。
“苦点累点都无所谓,只要有一线生机,定当拼尽全力让患者能得到最好的治疗。”这句话一直是聂医生的口头禅。功夫不负有心人,术后患者症状一天比一天好转,经过12天的系统治疗,患者已经能行走自如、吃饭、穿衣基本自理,甚至还能和大夫护士开玩笑了。
丹东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卒中中心主任王伟忠带领神经介入医生聂振洲、彭博进行术后查房。
张阿姨和神经内科一病区医护人员合影
聂振洲副主任医师介绍,静脉溶栓联合动脉取栓的桥接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目前在国际和国内最具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手段。丹东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成功开展这两项国家重点推广的救命技术,使丹东地区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救治能力达到省级先进水平,大大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多数脑中风非死即残,如何能幸免于难——送医及时,送对医院,准确判断,果断溶栓、取栓,减少延误是关键。如何快速识别中风,丹东市中心医院卒中中心专家提示您:如果突然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其中任一症状,请立即拨打120,尽快将病人送至附近有中风救治能力的医院,以减少延误,减少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