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神经内科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术,为患者打通了堵塞的“生命通道”。
11月10日下午,神经内科一病区医生办公室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急诊来了一位79岁高龄患者,昏迷、四肢瘫痪、发病时间不确切,可以溶栓吗?”,彭博医生意识到这是一位极其危重的患者,“马上做磁共振,看看还有没有机会!”。
随后,便迅速赶往病房进一步查看患者病情,发现79岁的大爷已经出现了深昏迷、四肢全瘫,并房颤、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吸入性肺炎等,磁共振结果提示患者是大脑基底动脉闭塞,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窗,如不能及时开通闭塞的血管,预后凶险,随时危及生命,即使存活下来也避免不了植物状态。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存质量!征得家属同意后,立即进行急诊介入手术开通闭塞血管,神经介入团队的年轻医生彭博、聂振洲、姜永宁、于志扬迅速到位,在导管室医护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先进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分工合作、沉着应对,将微导丝行进颅内血管病变部位后,导管精准直达动脉堵塞处,顺着导管放入支架,将血栓入支架,后抽出血栓,血管立即畅通。手术历时三个多小时,险象环生。随着闭塞血管的开通,患者躁动不配合,约束无效,镇静药物会影响患者呼吸节律而不能使用等各种突发意外情况的出现,几位医生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完成了首例神经介入动脉取栓治疗术。
术后,彭博医生查看患者病情稳定,终于长舒一口气后,突然觉得眼前一黑,缓了好一会儿,才想起白天值班一整天,再看时钟已是凌晨1:00时,从中午到现在滴水未进,此时又饿又累又困。初冬的夜晚,月光朦胧,像隔着一层薄雾,撒落一地冷清,拖着疲惫的身体吃了点东西,转身又回到病房,就这样一直守护着,帮助患者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目前,患者已恢复到神志清楚,言语流利,四肢活动有力,即将出院。
我院卒中中心是丹东市唯一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目前静脉溶栓技术已广泛开展,并处于全国百强之列,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结束了我院溶栓后不能桥接取栓的历史,对于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脑卒中是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一人中风,全家发疯”是患病后一个家庭的真实状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血流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静脉溶栓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3-4.5小时),如合并大动脉闭塞(如基底动脉),溶栓再通率低,能够获益的患者不到3%,90天病死率及致残率高达21%和68%,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针对此种情况,国内外最新指南均指出静脉溶栓桥接动脉溶栓/取栓为最佳解决方案,该技术目前为国际最先进技术,已得到世界各国卒中中心的大力开展。动脉取栓介入治疗对于迅速开通大血管闭塞、恢复血流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通过动脉取栓技术,使用专用支架进行机械取栓,可将救治时间窗延长到6~8小时甚至更长,且开通率可以增加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