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脑电图 宋佳音
  春天到了,天气逐渐转暖,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也到了。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特别4岁以下的宝宝容易得这种病。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10月是高峰期,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里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会有神经系统症状,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和皮肤继发感染,但极少有后遗症。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一了解下~ 
    普通症状一: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普通症状二: 
    患儿的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父母要及时发现给与治疗,同时要区别于水痘。 
    普通症状三: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重症症状一: 
    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 
    重症症状二: 
    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重症症状三: 
    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等。 
  碰到以上症状,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