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描述
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以往干眼症与白内障、青光眼等疾患主要是老年人的常见眼病,但现在发现经常接触电脑、电视、游戏机的青年人和白领阶层患干眼病的也越来越多了。调查表明,每天在电脑前工作3小时以上的人群中,有90%的人眼睛有问题,我们称之为视屏终端性眼病的干眼症。
症状体征
常见的症状是眼部干涩和异物感,其他症状有烧灼感、痒感、畏光、红痛、视物模糊容易疲劳、粘丝状分泌物等。
干眼症症状的个体差异很大。大多数病人抱怨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和一般的眼部不适。。这些不适感往往是干眼症的证明,因为角膜的表面遍布感觉神经末梢。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有畏光和间歇性模糊或其他的视力问题。
干眼症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的眼睛易于疲劳,使得读书和看电视发生困难。发生这些困难的原因是当工作需要注意力集中时,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当瞬目的频率明显减少时,泪膜蒸发的时间将会明显延长。如果瞬目不足,角结膜暴露的时间将会超过泪膜破裂时间,从而导致在角膜表面形成一个或多个干点。
干眼症易发人群:
长期面对电脑、办公室工作者、暑期超时用电脑者、春秋季节、冬季配戴隐形眼睛者、长期在空调室内工作等均易患干眼症。
临床分类
(1)泪液生成部分不足型:是由于泪腺疾病或功能不良引起的干眼。
(2)蒸发过强型:是泪液分泌正常而蒸发过强引起的干眼。干眼症的分类并不是相互完全独立的,实际上,分类之间常常交叉,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出现。
诊断检查
1、泪液分泌实验 正常为10-15mm,<10mm为低分泌,<5m为干眼。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min。
2、泪膜破裂时间 <10s为泪膜不稳定。
治疗方案
许多干眼患者可能是水样液缺乏和蒸发过强两种因素并存,开始治疗干眼症之前,应首先明确以哪一型为主,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干眼症是慢性病症,多需长期治疗,需鼓励患者坚持治疗。
1、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
(1)减少或避免诱因:如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少接触空调机烟尘环境等。
(2)泪液成分替代治疗:最佳的泪液替代成分是自家血清,但其来源受限,易受污染。人工泪液仍是主要药物,对于严重患者,应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如泪然、聚乙烯醇滴眼液等。
(3)保泪液、延缓其排出及蒸发:
2、视屏终端性眼病的干眼症
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电脑、文字处理机、电视游戏机等终端屏幕,影响眼和身心健康所产生的一组疾病,也称VDT症候群,包括眼部、全身及精神症状。由于长时间、近距离的注视屏幕,容易出现眼睑瞬目异常(瞬目不全、瞬目减少),泪液过度蒸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影响泪膜质量,从而产生或加重干眼症状。
治疗措施以预防为主:
(1)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屏幕到眼的距离约为40—70cm,视线稍向下形成一定的角度。使用1—2h电脑后,休息10—15min,眺望远方,休息眼睛;适当活动身体。
(2)屈光不正患者,应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
(3)出现干眼症状,可使用人工泪液。
疾病预防
由于许多干眼症患者不知道平时应如何进行患眼护理,常使病变发展加速,病变程度加重,而且由于基层医院眼科医生对此症缺乏足够认识,此类患者常被误诊。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甚至被给予错误的治疗。预防干眼病措施:
1、养成多眨眼的习惯。干眼病是一种压力型病症,问题出在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因此避免眼睛疲劳的最好方法是适当休息,切忌连续操作。
(1)配一副合适的眼镜是很重要的,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或者在打字时,配戴度数较低的眼镜。
(2)工作的姿势和距离也是很重要的,尽量保持在60cm上以距离,调整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得视线能保持向下约30°,这样的一个角度可以使颈部肌肉放松,并且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到最低。
2、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维生素A、B、C、E的摄入。
3、为了避免荧光屏反光或不清晰,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的对面或背面,环境照明要柔和,如果操作者身后有窗户应拉上窗帘,避免亮光直接照射到屏幕上反射出明亮的影像造成眼部的疲劳。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每分钟眨眼少于5次会使眼睛干燥。一个人在电脑前工作时眨眼次数只及平时的三分之一,因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和酶的分泌。应该多眨眼,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
4、为减少眼部的干燥,可以适当在眼部点用角膜营养液。如:贝复舒眼液、玻璃酸钠及一些人工泪液。另外眼保健操也可以起到放松眼睛,减少视疲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