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条件的富足,加上不正确的饮食习惯,糖尿病患病率越来越高。据统计,45岁以上每9-10人就有一个人患糖尿病。而糖尿病人,终其一生,将有15%的人患有足病,25%的足病人需要住院治疗。中国城市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直接医疗总成本占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5 %。而糖尿病足病人的医疗支出也很惊人,占2型糖尿病人治疗总费用的78.9%。以上一连串数字,足以说明糖尿病足治疗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我永远难以忘记促使走上糖尿病足系统治疗的一幕:
外科诊室里,一位50多岁的老人座在轮椅上,右脚的前部已经溃烂坏死发黑。那伤口让人触目惊心。
“您有糖尿病吗?”医生查看伤口后询问。
老人无助的点点头,木然的看着自己右侧发黑的脚,眼睛里满是求助,看来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为这只脚而就诊了。
“大爷,没什么好办法,只有截肢……”
“怎么又是截肢。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老人的反应象触电一样,好象医生的话触动了他某根敏感的神经。
他的反应让我至今记忆犹心,他刷的一下面色苍白,一会儿看看医生,一会儿看看亲人,恐慌和绝望立刻挂在脸上,像个六神无主的孩子。
我永远记得初到换药室工作看到的这一幕,永远记得那绝望、痛苦的眼神。
后来工作的时间长了,我对糖尿病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知道了以上的一连串数字,也了解了丹东市乃至辽宁省还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法,这也就决定了这种疾病的残忍性,也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一些因为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或坚决拒绝截肢要求住院治疗的患者,只好被收住内科。住院后,各种检查、用药治疗都能得到及时的进行,唯有那只烂脚在“静养”,任其肿胀、化脓、变黑……,因为这样的伤口难愈,患者状态又差,谁也不敢轻易去动。
还有一些无力住院,溃烂稍轻病人(多数是神经性溃疡),按常规的换药方法,换药一个多月,创面也不见有明显的好转,有时溃疡还日益加重。患者及其家属心急如焚,我们也束手无策,也很无奈!
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为这些痛苦的人做些什么吗?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我应该做些什么。
2002年开始,我翻阅各种有关糖尿病足治疗的刊物、书籍、找遍了图书馆里的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比如,从糖尿病足病成因、发病机制、系统分类,临床分期、分级,全身用药,伤口评估……多学科治疗的方案、创面局部的分期处理、蚕蚀性清创方法、饮食健康宣教等,这些与小小创面紧密相关的系统知识,在我以后的换药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也使我认识到,日常换药工作中,必须积极主动地干预糖尿病足病人,即使出现小小的伤口,比如破皮、水泡、刺伤、胼胝、鸡眼、嵌甲,都不能忽视!
再到与创面处理相辅相成的基础治疗,促进肉芽生长的新型药物的应用等等,我终于渐渐摸索出了一套系统的糖尿病足治疗方法。
一些病人真的被治好了。尽管病程慢长,沉疴已久的病痛终于排除了,患者高兴,我更高兴,因为那些无奈的眼神消失了或减少了……。
随着糖尿病足治疗的逐渐深入,我越来越发现这一领域的前景和深广,也越来越发现自己的不足,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出去学习,在门诊开展系统的糖尿病足伤口/溃疡换药工作。
我非常感谢院党委发展医院的新举措,送中层干部外出学习的活动。我更感谢李院长在院里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同意我去北京306医院门诊糖尿病足治疗中心半月的培训学习。我很珍惜那段学习时光,除了上课学习外,我经常去看护士或医生给患者清创、换药,去看他们使用的器械、物品,去看他们对这部分病人的管理、宣教;并且自己也带去了五个病例,(数码相机照的图片),请专家指点清创,换药的方法。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我更看到了自己和我们医院的差距。
我不想辜负医院的培养,从学习回来至今,我带领科室同志,积极开展糖尿病足伤口/溃疡的治疗,共收治病人38名,他们大部分都被宣教住院接受全身治疗,2周内,各项生化检查指标(特别是血糖)基本稳定下来。出院后,由医生指导用药,嘱患者继续来门诊换药治疗。在血液内分泌科的步怀东医生的全力支持和精心治疗下,38名患者有29名治愈了,其余患者中,有2名属于无法挽救的坏死足,因年龄大并发症多无法截肢,只好维持换药。2名截肢,1名死亡、3名正在换药治疗中、2名农村患者伤口愈合一半时回当地换药没再来。治愈的患者在我们宣教下,定期来医院复查。换药的病人越来越多了,我们非常有信心做好这项工作,解除或减轻病人的痛苦。
为了那些糖尿病足患者,希望每一个医护工作者,都来关注和关爱糖尿病足病人。从预防足病开始,积极宣教和干预,避免和减少截肢的风险。让那些无助的糖尿病足患者及家属的眼神不再无奈。也希望我们每个医护工作者,真正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让每一个走进我们医院的病人,都能治好病,让他们的身心同时健康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