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中心医院
  •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 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 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
  • 所在位置
  • 健康科普
慢性肾病的诊治
浏览:(4061) 发布时间:2008-6-20

    一:筛查慢性肾脏病一般常用哪些检查方法?

    大多数慢性肾脏病人早期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因此,早期化验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到早期检查,关键就是要坚持每年定期筛查。即使没有症状,一般也需要每年筛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等。如果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则应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两次或两次以上(根据病情);如果已经有某些症状,则应当及时尽早去医院做较全面的检查。

    1.  尿常规:尿常规是对泌尿系统有无病变、病变性质、及程度的最简便的检查。其中: 尿蛋白(Pro):尿蛋白阳性常由肾病导致,但血浆蛋白过多、剧烈运动、发热、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和药物等也可以引起尿蛋白阳性。 葡萄糖(Glu):尿糖阳性提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或者糖尿病。血糖正常、尿糖阳性时称“肾性糖尿”,说明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功能异常(葡萄糖从肾小管漏出去),并非糖尿病。 红细胞(Ery):尿红细胞阳性称为“血尿”。血尿轻者肉眼不能发现,须经显微镜检查放能确定,称“镜下血尿”:血尿重者尿呈洗肉水色甚至血色,称为“肉眼血尿”。“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有时也可见于泌尿系的肿瘤、囊肿、畸形、外伤等。 白细胞(Leu):新鲜中段尿液检查,如有白细胞(1+~4+)出现,则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有时也可提示非感染性肾小管间质病变。 其他影响因素:药物或食物可改变尿液颜色及酸碱度:大量引水后尿液稀释,可影响尿比重及其他项目:女性病人月经期及月经前后2-3天内验尿,可影响尿液结果。

    2.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如果发现尿畸形红细胞>80%,应考虑血尿来自肾小球。

    3.血清肌酐浓度(sCr)

    4.肌酐清除率(Ccr)

    5.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值<0.2克/24小时。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多,可反映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程度。该检查比尿常规尿蛋白检查更为准确,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病情。但是尿液留取不足24小时;尿中混有异物;当日进食大量蛋白质会影响检查结果。

    6.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就是检查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排出率。正常值为<20ug/min,或<30mg/24h。若结果为20-200ug/min或30-300mg/24h,则可确定为微量白蛋白尿。该项检查能灵敏地测定尿中微量蛋白,是判断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反复长期尿路感染、药物中毒等患者,应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尽早发现疾病损害。

    7.尿低分子蛋白: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转铁蛋白、轻链蛋白等


    尿低分子量蛋白是一组能够经肾小球自由滤过,而在近端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蛋白,此组蛋白尿排出增加是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标志。常见于各种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如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性肾损害、尿酸性肾病、肾小管酸中毒、药物性肾损害等。

    8.尿渗透压:正常值600—1400(mOsm/kg·H2O)。尿渗透压测定值较尿比重更可靠,其水平减低表示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

    9.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了解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10.尿液病理检查:了解有无泌尿系统肿瘤以及肿瘤细胞的分类。

    11.B型超声检查:可以了解肾脏大小、形态、有无结石、肿瘤、囊肿、肾盂积水、尿路梗阻、先天畸形等病变。

    12.肾图和肾动态显像:了解左右两肾各自的肾脏血流量、肾小球滤过功能、肾脏排泄功能,以及提示有无肾动脉狭窄。

    二:怎样对慢性肾病进行早期防治?

    (一)   对没有肾病的人群(健康人群),要作好预防,具体预防措施有:

    1.  减少盐的摄入(<3.5克/日),饮食宜清淡。

    2.  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和尿素氮等都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3.  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4.  有计划坚持每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5.  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6.  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7.  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适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破坏。

    8.  妇女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情况,如果有相当程度的肾脏病时(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要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否则盲目怀孕,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9.  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疾病的家族史。从而对肾脏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二)   对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即一级预防)。除上述措施外,还应注意:

    1.  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2.  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3.  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4.  至少每半年一次检测尿常规、尿微量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三)对已有早期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在延缓或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以期尽最大可能保护受损肾脏(即二级预防)。除以上所述各项措施外,还要主要:

     1.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控制蛋白尿水平:尿蛋白越多,对肾脏的损伤越大。应维持尿蛋白每日排泄少于0.5g,或尿蛋白/尿肌酐<30mg/g.Cr。 

    2.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具有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的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0.6-0.8克蛋白质。对肾脏功能受损严重者,对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限制应更为严格,但同时必须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累及肾脏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复发或者加重;体内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脱水、休克等);组织创伤或大出血;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致肾损伤;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或血压急剧波动;泌尿系梗阻;其他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心衰、肝衰竭、肺衰竭);严重营养不良等。 

    4.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如纠正肾性贫血,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酸中毒等代谢异常。 

    5.坚持治疗和随访:一些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误认为自己病已“痊愈”,或担心长期服药有副作用,就自行停药,忽视了维持期的治疗随访的重要性。实际上此时病情仍在慢性迁延、缓慢进展。当再次感觉不适去就诊时,疾病的严重程度已发生了很大改变。殊不知人体感觉的异常往往要比尿液及血液化验指标的变化晚数月至数年。因此,每一位肾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以防“不测”。长期随访、认真治疗是保证慢性病疗效的关键。

    三.合理的营养治疗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


    营养治疗是指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慢性肾脏病人的特点,合理控制饮食,应用相关药品、食品,达到缓解症状、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目的。 营养治疗是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合理地减少一些物质的摄入就可以减少产生新陈代谢的垃圾,减轻肾脏的工作压力。这样残余的肾单位的超负荷状态就会缓解,损毁速度自然就慢了。而且较少的代谢垃圾也能明显缓解慢性肾脏病症状与发展,肌酐、尿酸、尿素氮这些含氮的代谢垃圾基本上是由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饮食控制首先是限制蛋白质的摄入。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低蛋白饮食后,肾功能下降速度明显变慢。 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必须氨基酸减少,非必须氨基酸增多,这种比例失调可造成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通过合理的营养治疗,及时补充必须氨基酸及酮酸,可纠正慢性肾脏病患者必须氨基酸的缺乏,并供给充足热量、矿物质、维生素等,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应用酮酸的好处在于:酮酸不含氮,不会引起体内含氮代谢物的增多,再者a-酮酸与体内的氨基酸结合生成必须氨基酸还能使含氮废物再利用。此外,a-酮酸制剂含有钙盐,对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减轻继发性甲亢也有一定疗效。

    四.长期坚持低蛋白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限制蛋白质摄入可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进展,但慢性肾脏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仍然很高(约30%~60%),慢性营养不良是影响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合理的低蛋白饮食可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长期坚持低蛋白饮食的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及时地检查和评估营养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予以调整;

    (2)保证每天30~35千卡每公斤体重的热量供应;

    (3)一般需要保证每天0.6克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低于此限度应加用必须氨基酸或a-酮酸。

    (4)低蛋白饮食中需要有50%以上的蛋白质来自优质蛋白质;

    (5)保持饮食中蛋白质、糖和脂肪的合理比例;(6)注意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

医院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24小时咨询电话)
电话:0415-6161984(24小时咨询电话)
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