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案:《黄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高明者,其预防疾病较擅长治病更为著。
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启动的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正在我院稳步有序、紧锣密鼓展开。此项工作主要针对具有脑卒中危险因素而尚未发生脑卒中的病人进行脑血管方面的筛查,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控制脑卒中的发生. 在低危人群中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治未病之病。而有危险因素的病人,治欲病之病;到医院治已病之病,真正做到减少死亡率,降低残疾率。
丹东市中心医院现为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辽宁省重点医院,这项殊荣表明我院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现已达到较高水平。在何天彪院长、孙英杰副院长、马殿威科长的正确领导下,经医务科郑大卫等同志多方协调,作为筛查工作一线科室,神经内一科预计2017年7月底,筛查人群累计高达6000例。随着愈多百姓的了解与加入,筛查工作也日渐繁忙。现如今,每周一次的院外筛查,参与人群200余人,为保证有序无误、避免百姓等候时间过长,在王伟忠主任、梁宇护士长带领下,神经内一科团队每逢筛查日,全体医护人员6点上班,提前查房及处理病区工作,在确保临床工作无误下,所有科室成员,即使下夜也投入到紧张的筛查工作中,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夜班医生不言苦累,经常是下夜班困了、疲乏了,用凉水洗脸提神后再继续工作;怀孕和哺乳期的医护人员,放弃自己的休息和哺乳时间,主动投入一线工作之中;为避免突发情况及简化流程,主任及护士长反复巡视,一遍遍不厌其烦地与群众沟通及解答……
除却一线的筛查工作,而后信息平台的上传工作每一周都需要及时提供详实数据。为及时整理及上报国家数据平台,每位医生每天都需要及时整理及回报筛查工作后的基本信息录入,筛查表登记,网报,信息核实、检验及评估反馈等一序列工作。每一份案例需要耗时至少2个小时,为确保数据第一时间传送, 2017年6000例患者的筛查工作,其身后每一位参与者的辛勤付出可想而知,临床工作繁忙冗杂,但为确保工作顺利稳步进行,筛查小组的每位医生志愿无偿地利用休息时间服务于百姓大众,不辞辛苦,任劳任怨。
通过建立详细卒中筛查人群数据档案,采取院内、院外多种筛查模式,按照人群脑卒中风险等级分层管理,对筛查中发现的中、低危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将长期跟踪随访,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和健康生活方式全程指导,这也真正意义上为丹东市及周边地区市民的防病治病带来福音。
正因为实实在在服务于身边的百姓,每次卒中筛查,更多如同一次次义诊,它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百姓对于一些可控可防的疾病真正做到了解与知情,通过筛查,为医患之间沟通构建了一个更加良好的信息平台,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就医的机会,及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更多群体奉献医务人员的爱心,把温暖传递到每一位普通百姓的手中。
细节之处见真情,在中心医院这个“一切从患者角度出发”的大集体,通过有条不紊的协作,筛查人群及其亲人的不安与焦虑都会被温和的笑容,严谨的医术,优质的服务所化解,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心为患者所想,情为患者所系,福为患者所造,将每一句口号都落到实处,为每一位筛查者提供尽可能的方便。
筛查人群均为中老年群体,不乏高龄人群,在医院各职能部门领导及多科室共同协作下,为确保每位百姓能够及早就诊,神经内一科针对筛查工作环节,能够真正做到注重细节,突出重点,优先关爱高龄及特殊疾病人群,如针对高龄患者,我们简化流程,便民指引;对于已知糖尿病人群体,我们优先采血,并配备糖果、点心等食物,避免低血糖等不适发生;为保证听诊查体精确,保护隐私,我们合理规划功能区域;对于每一个筛查者,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细心解答……时常筛查结束后,有一些年长者还迟迟不肯离去,握住我们的手感叹说:谢谢你们告诉我需要注意什么,没想到,身边就有这么关心我们的大夫,谢谢你们……
而正是这种贴心、周到的人性化服务,重视百姓的人格心理需求,通过方便、快捷、热情周到地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也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心医院的人文关怀理念。
从初步的筛查工作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筛查者不知晓、不重视脑卒中知识,重要的是这些人中有很大数量的“危险者”。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宣教力度,对于不同人群及时指导其下一步诊疗方案,也希望通过筛查工作这个平台,能够真正惠民于百姓,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复发率、死亡率和致残率,从而减轻脑卒中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严重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
好的人文环境,精湛的医疗技术,协调的团队精神,这些社会所给予中心医院的桂冠,同时也是一副沉甸甸的重担,从而也不断激励我们去寻求更高更好更优秀的方式,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百姓大众。我们定会努力工作,共同推动我院医疗工作和医疗水平的进展。服务百姓,构建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真正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特殊的称号,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为构建大气秀美新丹东,奉献自己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