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我国心脏病发病率不断增高,心脏外科手术治疗越来越突显其不可取代的优势地位。但由于人才、设备等限制,丹东地区一直没能成功实施该技术。而今,丹东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划时代地成功开展了系列心脏外科手术,并且积极担负起心脏病外科手术知识普及以及先心病儿童普查的公益重任,为丹东地区心脏病患者的及时有效救治,提供了保障。
系列报道
补心术——市中心医院开展心脏手术纪实(1)室间隔缺损
让“花儿”不再枯萎
刘欣欣 本报记者 王玉
2014年5月13日,东港市中心医院二楼会议室,挤满了焦急等待接受检查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家属,当丹东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及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专家,对患儿们筛查确诊,提出初步诊治方案后,许多家长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奔走相告:“我们的孩子有救了……”
如今,近4个月过去了,首批赴沈阳军区总院接受免费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贫困患儿,已经顺利做完手术返回了家乡。他们的康复情况,为很多所牵挂。
“4岁,跑跳成了奢望”
刚出生就患先天性心脏病,对于4岁的杨钰来说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5月13日,丹东市中心医院成功引进国家级公益项目“爱佑童心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助项目”,并且按地区开始逐个社区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普查,社区立刻通知了她家,并联系相关部门办手续、出证明,一路绿灯。
杨钰家住振安区珍珠街道,是一个低保家庭,母亲有肢体残疾,一家人仅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计。2010年,杨钰的出生给这个清贫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出生时粉粉嫩嫩,是个人见人爱的小女孩。”杨钰的姥姥回忆道,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出生3个月的时候,杨钰动不动就‘感冒’、咳嗽,却一直都查不出是什么原因。”直到后来,才被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对于杨钰的家庭来说,这个消息无疑于五雷轰顶。
医生建议,杨钰越早实施心脏修补手术越好,但巨额的手术费用,对这个低保家庭来说不啻于一个天文数字,更重要的是,不可预知的巨大手术风险,像磨盘似的压在一家人的心头。
“就这样一拖再拖。”杨钰的母亲毕女士愧疚地说。已经4岁的杨钰,没有同龄孩子的快乐,经常会感到胸闷、气短,甚至不能像正常孩子跑跳,更不能到幼儿园。
幸运终于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今年5月,作为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协作医院——丹东市中心医院参与慈善项目,并被沈阳军区总医院选中,成为辽宁省内沈阳军区总医院以外的首个该项目的推广医院。
“开始还有点不太放心,毕竟这么大的手术。”毕女士坦言,“经过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方敏华沟通后,得知沈阳军区总医院有过20多年的心胸外科手术经验,并做过大大小小2000多台同例手术,这才和家人下了决心。”
“只花了3元挂号费”
7月10日,杨钰一家人从丹东赶往沈阳。“到医院只花了3元钱挂号费,账户里就存进了3万元的虚拟诊疗费。”毕女士感慨道,除了住院的费用,整个手术期间,没花一分钱。
7月15日10点28分,杨钰被送入手术室。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在20分钟内便驾轻就熟地完成了气管插管、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等一系列麻醉操作程序。
3个多小时,时间一分一秒地逝去,杨钰的母亲毕女士心里焦急万分!为稳住自己的心绪,她只能在心中默默地为女儿祷告。心里像有千万只蚂蚁一样啃噬着,那份煎熬只有做母亲的人才能体会……
“复温!”“开放主动脉!”“心脏复跳!”好消息不断从手术室里传来。在经过了整整4个小时的煎熬后,下午1点09分,等候在手术室门外的杨钰一家人,终于盼来了手术成功的好消息——由沈阳军区总院院心胸外科专家主刀,对杨钰成功实施了心脏修复手术。
她也成为我市首例得到成功救治的先心病患儿。
“我也能上幼儿园了”
如今,从沈阳军区总医院出院回到丹东的杨钰,脸色红润,以前发紫的嘴唇也恢复正常,更为意外的是,她已经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跑跳,这让杨钰的亲朋好友大为欣喜。
“医生说,只要她好好调养,3个月后再去复查一下,没有问题的话,就彻底康复了!”采访过程中,杨钰的妈妈一直很激动,她没有想到,几乎被死神夺走的孩子,现在恢复如常,这令杨钰的家人大感幸运。
“以前女儿经常缠着问我:妈妈,我什么时候能好呀,等我好了以后要去上幼儿园,跟老师学唱歌、跳舞、做游戏。看着她那渴望的眼神,我们当长辈的特别揪心。”杨钰的姥姥感叹,现在好了,过不了多久,杨钰就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