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院两度援外医疗队队员、丹东市特等劳动模范赵永军
作者:党办 马辛
【人物档案】
赵永军,1991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分配到丹东市中医院外科。2003年被选送至北京协和医院学习深造。2005年调至市中心医院从事泌尿外科即肾脏移植工作。2006年12月,受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委派,去也门伊普参加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工作。2010年7月,省卫生厅组建医疗队再赴也门援助,赵永军因其出色表现而再度出征。
你好,伊普
2006年12月,带着为也门人民解除病痛的美好愿望,赵永军随医疗队第一次踏上远在万里之遥的阿拉伯半岛——也门伊普。一走进这片贫瘠落后的土地,尤其面对伊普纳赛尔医院设备极其简陋、专业人才极其短缺的状况,一度让赵永军心生迷茫,但当地人对求医问药的渴望,以及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神,让赵永军坚定了自己的初衷。
也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这里虽然经济落后,但民风淳朴,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到来让这里的人们仿佛久旱逢甘雨。医疗队进驻的纳赛尔医院,只有80多张床位,一台黑白B超,一个心电图机,一台X光机和一个小型化验室,手术的器械也很陈旧。面对这些,赵永军似乎更懂得了援外的深层含义,作为一名中国医生,他没有理由退缩,只能迎难而上,用自己的技术来弥补一切。
刚到也门不久,赵永军便接诊一个患有先天性尿道下裂的17岁男孩。该男孩从小到大不能像正常男子一样站立排尿,随着年龄增长,即将面临婚姻大事,男孩家人于是把希望寄托在来自中国这个“买莎利科”(阿拉伯语:泌尿科医生)身上。手术这天,很多也门的医生都在手术室观摩学习。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整形手术,赵永军成功地将这个男孩的尿道重建。一周后拔掉尿管的男孩终于能站立排尿了,男孩甭提有多高兴了。后来,男孩再次来到医院,邀请赵永军参加他的婚礼,赵永军欣然答应,并送上了中国医生的祝福。
在伊普,一个关于赵永军与老酋长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位老酋长在当地很有威望,但由于长期患有尿路结石,饱受病痛折磨。当得知中国医疗队的消息后,便慕名找到了赵永军。在赵永军的悉心治疗下,老酋长很快痊愈,于是老人执意要认赵永军为“干儿子”。从此,在伊普这个地方,赵永军又多了一个父亲。每到节假日,老酋长都要邀请赵永军来家里做客,不但让其品尝阿拉伯美食,还把中国医生的高尚医德介绍给当地人。从那以后,伊普人见到赵永军就不再叫他原来的名字了,而是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小酋长”。
在伊普纳赛尔医院,由于医护人员严重短缺,赵永军身兼数职,除兼任泌尿科门诊和病房的双重工作外,还承担了医疗队的后勤。两年间,赵永军共接诊病人5000多人,做各种大小手术近300例。
《战地日志》摘抄(5篇)
【2011年1月16日】
时间飞逝,转眼间来也门已经六个多月了。因为是第二次援外,出国之前已有了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所以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艰苦环境和工作条件。昨天做了四台大手术,从上午十点一直忙到晚上八点,午饭都没有时间吃。真的很累,浑身肌肉酸痛,回到驻地就想好好躺下休息。尽管如此,内心觉得很充实,每个手术的完成,都让自己有种成就感。特别是今天去病房查房时,看到术后的病人露出满意的笑容时,昨日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了。
可是,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自2011年1月起,也门全国陆续发生反政府示威游行,正濒临内战边缘。
【2011年3月25日】
也门局势继续恶化,动荡中的塔兹(中国也门医疗队驻地——编者注)每天都能听到枪声。我们很多时候是一边做着手术,一边听着外面的枪声。大家没有感到不安和恐惧,都是全神贯注地完成手术,想到的首先是患者的生命。
今天接到大队部和使馆的通知,原定今年5月份和6月份到期回国的队员,后天提前回国,主要是吸取不久前中国从利比亚撤侨的教训,出于人员安全的考虑。
我们塔兹医疗队共21人,这次撤离11人。我们留下来的10个队员将听从大使馆和大队部的统一安排,每天照常上班,看病人、做手术。
【2011年4月5日】
中午,也门塔兹反政府示威游行人群与防暴警察爆发冲突。我接到也门院方的电话,说医院来了大量的伤者,请求全体中国医生帮助救治。我们医疗队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紧急赶往医院参与抢救工作。
在去医院的途中,街上很多警察在发射催泪瓦斯驱散游行人群,路口燃烧着的汽车轮胎冒出一股浓浓的黑烟。
在医院,我们共收治了10名伤者,其中伤势严重者4名,死亡2人,成功实施心肺复苏救治了一名腿部枪伤、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
抢救工作结束后,街上仍然不时传来枪声和爆炸声,还有直升机的盘旋声。在也门警察的护送下,我们乘车绕过被游行人群堵塞的街道返回驻地。
【2011年5月25日】
昨天,也门最大部族的武装人员与政府军在首都萨那爆发激战,交战中两枚流弹飞入中国医疗队驻地,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几天,家人多次打电话和发信息,她们在国内新闻中看到了也门发生的暴乱和爆炸,非常担心我们在也门的安危。我安慰她们说没事,一切都还挺安全。但是每天让亲人们为我担惊受怕,我的内心更加愧疚和不安。尤其是年迈的母亲,还有马上就要中考的女儿。
【2011年5月26日】
近一周来,也门市场上液化气和汽油供应开始紧张起来,我们医疗队食堂的液化气只剩一罐了,估计只够用两三天的。街上老百姓换液化气罐的队伍排得很长很长,有的家庭已经断火好几天了。各个加油站前都停满了等待加油的汽车,但大多数加油站都没有油。
这些天,也门电力供应也日趋紧张,我们驻地一般每天要停电三四次,每次两三个小时。这也是我最担心的,因为停电后,与国内的联络也就被迫中断了,电视新闻也收看不到。
随着战乱时间的延长,我们已经习惯了枪声,每天又困又乏,大家听着枪声睡觉已经成为习惯。有的队员还风趣地说,听不到枪声都睡不着了!正是这种临危不惧的乐观主义精神,打消了大家的紧张情绪,鼓舞着我们踏实工作。在这特殊时期,我们会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圆满完成祖国交付的援外任务,为中也友谊做贡献。
后 记
作为我院泌尿外科的优秀主任医师,赵永军响应祖国召唤,服从组织分配,两度赴也门参加援外医疗队,在艰苦偏远的伊普,在战乱频仍的塔兹,用自己高超的医术和无私无畏的救死扶伤精神,奉献了爱心,传递了友谊,谱写了忠诚,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可贵品质,为中国医疗队赢得了崇高声誉,为家乡丹东争了光。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高度评价赵永军所在的援外医疗队,他说“你们每一次出诊、每一台手术、每一次抢救都凝聚着中国人民对也门人民的深情厚意和无限爱心,你们不仅仅是白衣天使,更是友谊的使者、爱心的传递者,你们的工作为中也两国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也门总统萨利赫也对中国医疗队的工作表达敬意,并盛赞中国医疗队“工作非常出色”。
赵永军载誉归来后,丹东市委、市政府授予他丹东市特等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市卫生局、市中心医院号召全体医护人员向赵永军同志学习,并以赵永军为榜样,为全面振兴丹东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外向型、学习型、复合型医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