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被路人发现昏迷于草丛中的老人,她在危难时刻身边却未有任何亲人陪伴,生命垂危的她却也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好心的路人,还有那些胜似亲人的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给了她家的温暖,也为她的生命再燃风帆。
时间追溯至2012年8月25日晚22时, 120急救车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担架车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一位昏迷的老人被送到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的重症监护病房,老人蓬头垢面,周身污泥血渍,生命垂危,由于老人身上没有任何证件,派出所的同志尚未联系到她的家属,患者身份不明.为积极挽救病人生命,值班医生陈丽新、护士孙丽娜并未因患者身无分文拒绝治疗,迅速将病人安置于病床,进行输液、吸氧、导尿、吸痰等积极抢救治疗,并在院级领导积极协调下,迅速开通检验、CT、药局等绿色通道,分秒必争,第一时间通知科主任王伟忠,在王主任的查房指导下明确诊断、有效抢救治疗,严密监测患者每一分钟生命体征。时间点滴前行,终于,在所有人默默努力与祝福中,老人病情有了转机,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为加强老人日常护理,医护人员及时更换老人满是血污泥浆的衣裤,孙护士用自己消毒后的毛巾细心为老人擦净身体,检查身上是否还有其它的伤口。翻身、叩背、吸痰、按摩、喂水喂药、清理大小便......整夜奔忙于老人与各个病室之间。一夜未曾停留的脚步,医护人员的衣裤已满布涔涔的汗水,看到老人经过全力救治,病情渐趋稳定,她们因忙碌一夜而显得苍白的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
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险、危、难”,每一位患者都是护理工作中的重心,而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更是她们的重中之重。年轻党员杜辉作为白班护士,在得知老人尚未找到家人之时,第一个来到床边,一边呼唤着老人,一边为她洗脸梳头。病重中的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每每整理好的床铺很快被尿便弄脏了,顾不得沾了一手污秽与难掩的气味,杜辉与张春萍护士如儿女般细心为老人擦洗身体、换好床单、铺好尿垫。吕红岩护士贡献自己的水杯为患者盛水,陈丽新医生拿出100元钱为患者买来米糊、藕粉、尿垫等日常用品。护士长梁宇知道消息后立刻赶到科室,安排人力物力为“无名老人”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护理。老人的儿女虽未在身边,但科室人员无论是谁来到老人的床前,都习惯于呼唤老人,观察老人的病情变化情况,轻轻抚摸老人的额头和面颊,为老人掖掖被角,尽管老人仍处于昏迷状态,可我们相信她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关爱。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积极治疗,于8月27日凌晨2时许,夜班护士王迪正一边给老人喂水,一边轻轻唤醒着老人,渐渐的老人慢慢的抬起了右手,王护士高兴的叫着“阿姨”“阿姨你醒了了吗?”许是有所感应,老人缓缓地睁开双眼,轻轻“啊——”了一声,为更加有效观察病情,王迪立刻请示值班医生聂振洲,“阿姨你叫什么名字啊。”刚刚恢复了一点点意识的老人话说不清楚。虽然没有得到特别有价值的信息,可老人的醒来也使得王迪与聂医生非常的兴奋和高兴。老人苏醒的消息一早便传遍了科室,不少其它病房的病人和家属也来探望,而老人的病情也与所有人的关爱与精心治疗中日渐好转。
闲暇中关心老人的患者问梁护士长“如果家属一直不来怎么办?”护士长说:“我们每年都会收治一些‘拣来’的无人照顾的患者,有的一直到去世都没有亲人在身边,不论她是否有名有姓,是否有亲人照顾陪伴,病人将生命交托到我们手中,就是我们的责任。并且医院对这样的病人,设有“危重患者绿色通道,有处置救治流程”。即使一直未有亲人,我们依旧要将救治工作进行到底,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位医护人员的职责。”
如今,这名老人依旧在神经内一科的重症监护病房,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关爱中病情逐渐有所好转。一名名普通人,一段段平凡事,可这平凡的生活,却因为有爱,而孕育了太多太多的不平凡。而正是这看似平凡的感人点滴,却无不凝聚着中心医院人的辛勤与耕耘,无不凝聚着中心医院人执着的奉献与承诺.古今中外,医乃仁术,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廉洁淳良不可信。而我们,神经内一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也依旧会执着于延循着这些平凡而又坚韧的医学精神,在人性和大爱面前,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用至善的仁心仁爱展现绚美的大爱之光,义无反顾、奋勇前行,用自己实际行动,谱写更加无私辉煌的生命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