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占死亡原因第二位,幸存者中有四分之三伴有不同程度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负担。神经介入治疗是利用经血管内操作技术,在先进计算机数字减影引导下,将微细导管经血管内穿刺后送入脑血管,对血管异常造成的功能和器质性损害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达到消除病痛的目的,该项技术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最新前沿,目前仅在国内大型医院及少数地方医院开展。我院神经四科虽成立时间不长,但已为两名名患者成功实施介入治疗,再度标志我院神经内科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对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
患者宫某,男,69岁,2012.1.23入院,病人自诉一周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头昏胀痛,恶心欲吐,头晕目眩,听觉过度,呈搏动性耳鸣,昨日午后症状加重,伴右上下肢乏力,活动略欠灵活,来我院就医,CTA检查回报: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软斑块,管腔狭窄约50%-55%,右侧椎动脉起始部局部管腔重度狭窄,可谓命悬一线,又像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堵塞,致残率极高。邓长青主任及孙琳医生精心为患者检查后确定1.31在局麻下行右颈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护士长原静,责任护士于海燕细心地为患者做术前准备、术前指导,手术如期成功,术后病人无头晕、无头痛、无眩晕、无耳鸣,右侧肢体乏力感消失,肢体活动自如,2012.2.5患者出院。
患者于某,男,63岁,因反复发作头晕,视物成双2个月,加重一周,2012.4.7.10:22入院,入院后胡瑛霞医生详细地询问病史发现:该患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发作性头晕,视物成双,症状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反复发作,每日发作两次,考虑患者患有:脑梗塞,颅内血管狭窄。患者做完DSA检查果然是:左右椎动脉颅内段重度狭窄,左侧狭窄率90%,右侧狭窄率80%,双侧颈内动脉开口处斑块形成,伴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率30%,左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管腔狭窄60%。经邓主任查房,科室医生讨论,认为患者符合手术指征。4.17,在相关科室的配合下,手术成功。4.21,患者无头晕,无视物成双,精神愉悦,出院。
在这两例成功的介入治疗后,还有几位患者符合介入手术治疗的指征,却因非技术原因未能实施,对此,邓主任深深遗憾,毕竟,治病救人是医生神圣的天职。谈起神经科的介入治疗,邓主任这样说:“介入治疗才是神经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展方向,现在许多患者不了解,等血管堵了,有后遗症了,才来治,为时已晚。介入治疗是防患于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