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过各种医疗电视剧的洗脑,我的脑海里,总认为科室的主任十分的神气、威严,总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但当我真正进入工作中,我才发现我们的主任与我想象中主任的形象有些许的不同。
我的主任叫吴岩,也许简短的对话与交流不足以评判一个人的性格、学识及修养,但是与同一个人合作共事多年,才会真正了解一个人。在我们科室我们一致认为,主任是一个和蔼、谦逊、低调的人。她的这些特质不仅仅表现对于我们科室的医生、护士,更是表现于对患者。主任有一个让我们十分佩服的事,无论刮风、下雨,任何节假日,每天7点便会准时的出现在办公室,向下夜班医生了解昨夜新收患者及重患的情况,了解后,便与下夜班医生共同开始查房,听取主治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同时提出自己的指导意见,使患者的治疗更加完善。结束新入患者的查房后,便会自己在CCU监护室走一遍,查看每一位重患情况,询问患者“昨夜怎么样?吃的怎么样?尿的怎么样?哪里哪里不舒服?”,若有患者回答有任何的不适,主任便会拿出听诊器听一听,同时会和夜班护士询问患者昨日的生命体征、出入量及心电监测情况,事无巨细。我们护士都知道主任的这个习惯,所以每次有患者问我们主任几点来上班的时候?我们的回答时间一般都说7点,患者及家属都不免惊讶“那么早!”,是的,这个 “早”代表着一种责任,正因为对患者的不放心及责任心,主任才会7点便出现在病房,对于新来的患者及重患早早的见到主任,他会感到安心、放心,更得到一种重视感,“早”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成为她内心给予自己的一种使命,对于她来说付出是满足,给予是快乐。在7:40大交班前,主任已经基本对新患病情、重患病情变化有了了解。等晨交班完毕,走出办公室,就会发现屋外有好多人,有在院患者、回来复查的患者、家属、更多的则是慕名而来的患者。从步履蹒跚,拄着拐杖的老人,到年轻壮硕的中年人,从看起来穿戴讲究的富人到穿着朴实无华的农民,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主任对待这些患者可谓“来者不拒”,认真询问病史,给患者测量血压,给患者进行治疗指导、用药指导,在她眼里无年龄之分,无阶级、等级之分,无权、贵之分,无身份、地位差别,在她眼里都是平等的身份---“患者”。所以许多患者及家属对主任十分的认可,每次住院都会要求住在我科,所以我们科室经常会呈现重患多、老患者多,许多患者在去世后,家属还会特地来到科室对医生及护士表示感谢。我想这是对主任及整个循环一科医疗团队的高度认可。
每天结束工作后的我们,常常想好好休息一下,想办法缓解一下紧张的工作状态,学习这个词似乎与我们就越来越遥远,更别提主动两个字,但是我们经常发现主任经常翻阅各种医疗书籍,并且时不时会将网络、APP等新的医疗技术、新的医疗见解、新的治疗方法,下载打印出来,认真阅读、学习,主任的医疗技术已经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她还是在不停的学习,不停的丰富自己,用自己的努力紧紧跟随医疗技术发展的脚步,未有些许的懈怠。我想现阶段主任的学习更主要的是为患者,为了给予他们更好的治疗,给予患者更多的希望。在服务上她追求全心全意,技术上更追求精益求精。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术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者仁心,大爱无言。我想主任正如同她的名字一样,默默无言付出自己的一切。只为守护患者一生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