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日是第18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4个“国际爱耳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
为什么要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残疾,目前我国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约占新生儿总数的1-3‰,每年新增聋儿3万人左右。新生儿及婴幼儿期的听力损失可影响患儿的言语、认知及情感发育,严重者可导致聋哑,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国,早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不仅对患儿的家庭非常重要,而且对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发现聋儿,虽然不能治愈其中的大部分,但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他们的听觉和言语功能是完全可以建立和恢复的,聋而不哑是可以实现的。
如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我市目前应用的听力筛查方法是快速耳声发射法(OPOAE),新生儿出生后72-120小时在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和无创的检查,几分钟即可完成。我市每一位新生儿都需要在相关医院进行听力筛查, 如果在出生后3-5天筛查未通过,在出生42天时再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到丹东市中心医院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进行确诊。确诊为听力损伤的幼儿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医学干预(一般早于6个月)。目前听力补偿的主要措施有配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两种。
保护听力 预防听力损害
妊娠三个月左右预防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性感冒、父母家族中存在遗传性耳聋及父母近亲结婚应注意发生耳聋的可能性。
儿童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预防腮腺炎、猩红热、脑膜炎、脑炎等高热性传染病。
儿童要远离和慎用药物,特别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若家族近亲中有因药物致聋的,用药要格外小心;放鞭炮时要注意保护儿童耳朵,避免发生爆震性耳聋。
儿童滑冰时要戴安全帽,防止摔倒时发生头部重度外伤,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中耳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