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和减少药源性疾病将是21世纪医院管理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巨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减少药源性危害,做到优质高效率的医疗服务。然而,家庭使用抗菌药物却是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
一、家庭使用抗菌药物的误区:
1、随意使用抗菌药物:把抗菌药物当成万能药,一有感冒发烧、咳嗽、嗓子疼、腹泻就吃点抗菌药物。
随意使用抗菌药只会增加副作用,不合理的服药方法更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导致病情反复,到医院就诊也增加治疗的失败率。
2、药物品种选择不当:要用就用最好的。在病房经常听到有患者问“医生,这是最好的抗生素吗?一定要用最贵的、最好的”。
抗菌药物治疗需要根据病原菌的种类及病情决定,不敏感的药物只会增加耐药性和毒副作用。
3、用药方法不当:每日三次口服就是早中晚各一次,并且为防止以后吃了不管用,抗生素用量应该少一点、疗程短一些。
每日三次,应间隔8小时给药一次,每日四次,应间隔6小时,以此类推,只有按时用药才能保证血中的药物浓度,达到最大杀菌效应。抗菌药物使用一定要足量、足疗程,才能尽可能多地杀灭细菌。一般间断用药、小剂量用药,或不足疗程停药,都容易诱发耐药。
4、输液比口服更有效:这是很多人普遍的观点。
其实注射用药与口服抗菌药物的最终疗效并无多大差异,口服经胃肠吸收,对身体产生的不良反应小,注射剂直接进入人体循环系统,易造成过敏反应。但对于新生儿、口服不能配合的婴幼儿以及病情严重的儿童,可给予静脉用药。
5、随意联用多种抗菌药物: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
这种做法不仅达不到理想的疗效或使药效降低,还可能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害生命健康。
二、儿童感冒是否需要服用抗菌药物?
儿童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机体各项生理功能还不够完善,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尚不健全,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儿童的康复及健康至关重要。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如果体质和抵抗力较弱,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很多情况需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三、患者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须要学会“四不”:
一不自行购买。抗菌药物大多是处方药物,用药复杂,不要自作主张,购买时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二不主动要求。抗菌药物是用来对付细菌的,确有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需要专业的评估,所以不要主动要求使用抗菌药物。
三不随便服用。抗菌药物的服用方法与疗效关系密切,错误的服用方法会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治疗失败。只有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正确服用才能发挥最佳治疗效果。
四不随便停药。抗菌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的细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疗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就要按时按量服药,以免因浓度不够导致治疗失败。
四、使用抗菌药物时,还应咨询医师或药师,注意“五问”:
一问疾病。所患疾病与细菌感染有无关系?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因,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这就需要医师的专业判断。
二问药物。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吗?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只有细菌感染才须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所患疾病是否必须使用抗生素。
三问用法。应该如何服用抗菌药物?一旦确定诊断,经医师判断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也应询问医师正确的用药方法。注意药物的用量,疗程,如果症状改善,如何停止服药等。
四问不良反应。每种药物都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询问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问注意事项。应仔细询问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如服用时应禁忌哪些食物和其他药物,若怀孕了怎么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