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患者的一封特殊感谢信在微信群里传开了。
原文如下:
感谢白衣天使,11月7日半夜,妇女儿童医院在这里工作的大夫护士,谢谢你们!我不记得急诊大夫的名字,当时太着急,哭完的眼睛也不太好使,但他的名字是两个字,很年轻的男医生。半夜我在走廊里喊,他都没有生气,他耐心的,轻松的告诉我们严重性和治疗方式,安抚我们,没有吓我们,走到走廊上给孩子听诊,观察孩子的脸色呼吸皮肤温度…旁边注射的大夫没有等我们交完钱,就主动给孩子先用药,楼上打针的护士也在不停的安慰,那一晚你们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头孢过敏的危险我第一经历,也很后怕,因为那位男医生治疗,孩子目前很好。他一直在说,用药观察一下,孩子还小!每用一种药,都要不断的主动观察孩子的状态!主动你们懂吗?我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大夫!真希望谁能把我们的感谢转到医院的群里,谢谢他们!
经过了解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1月7日夜,大约23:30左右,我院门诊儿内科医生邱磊当夜值班,刚从4诊室搬到夜间诊室,此时就听见走廊里有急促的脚步声,并呼喊“大夫!大夫!”。邱医生走出诊室,看见一对夫妻带着一个约8、9岁的男孩,邱医生把他们引进诊室后,询问了下病史:患儿最近有些咳嗽,当晚自行口服头孢后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周身皮肤皮疹,并伴有痒感。邱医生当即诊断:过敏。此时注射室的朱玉萍护士听见呼喊声也赶到诊室,邱医生给予地塞米松肌注抗过敏治疗,朱护士立即把患儿带到注射室给予处置,待处置结束后才让家属去交钱、领药。因患儿过敏症状较重,邱医生并未让患儿离院,而是在诊室外面的座椅上观察。当时患儿家属,尤其是孩子母亲非常担心,并感到非常不解:孩子以前经常口服头孢,也静点过头孢,都不过敏,为什么这次会过敏呢?邱医生详细的向她讲解了过敏的机制,并不停的安慰她。此时断断续续还有其他患者来就诊,邱医生回到诊室处置,但只要一空闲下来,他就主动到走廊里观察患儿变化,多次给予查体,测体温,并安慰家属。约半小时后,患儿病情好转,给予维生素C静点。因担心输液过快增加心脏负荷,故嘱其输液时不要太快,若出现任何情况,及时下楼来找医生。大约4点多时,患儿输液结束,生命体征平稳,离院。
这就是医护人员的职责,希望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换您舒心、放心、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