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循环内三科
寒冬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从元旦至今因急性心肌梗塞做急诊冠脉造影的量比平时多出一倍还多。而心血管门诊的患者更是一天比一天多,时常听到在诊室外面等候的家属抱怨:“这么多人怎么就不怕冷呢,都往医院钻!”可是他们不知道,心血管患者最怕的其实真的就是寒冷。
心脑血管系统医学上又称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大脑和全身象网络一样的大小血管,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在世界和我国都属于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三高”特点。日常生活中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因素很多,但气候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低温寒冷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并非如影响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那样的缓慢性,而主要体现在突发性上。
一. 冬季我们的血管到底发生了什么
人们普遍都知道热胀冷缩的道理,人的血管也是这样,夏半年气温比较高的情况下,血管膨胀变粗同样管腔也增大,弹性也好,血流容易畅通,通常我们可以看到手背和脚背上血管高高隆起清晰可见。但进入秋冬季节气温逐渐下降时,血管受冷也随之慢慢收缩变细,同样管腔也被压缩变小。没有动脉硬化病症的人由于血管柔韧性好,管壁薄,管腔大,当温度起伏变化很大时血管可以随之膨胀和缩小。而有动脉硬化病症的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管壁厚,管腔细,当外界气温突然降低时血管在无奈的收缩过程中将管腔挤压的更细,另外患者的血液质量本来就差,胆固醇含量高,血液粘稠,当气温降低时,血液的分子运动也随之缓慢,血液更粘稠,流速更慢,这样的后果是患者全身的血管系统都会供血不足,严重时可以造成血管栓塞,发生生命危险。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人和动脉血管健康的人,即使在寒冷的季节,都可以单衣薄裤,不怕冷,为什么?因为他们的血管健康,血流量大,速度快,能把身体从食物中获得的热量迅速传递到身体的各个角落,这就是年轻人血脉旺的道理。而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患者的手脚等等的末梢毛细血管基本闭塞,血液所携带的热量难以到达,身体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同时,患者的血压也会升高。另外,由于寒冷而颤抖,身体消耗能量以产生热量,心脏必须作更大的功能;寒冷的时候,活动力减少,包括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因而减少;冬季因排汗减少,水也比较少喝,尤其老年人口渴的感觉差,常见水份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血栓也容易形成,这都增加了心肌梗塞和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机会。同时,冬季容易患呼吸系统的毛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炎、肺炎、气喘,都会加重原有心脏血管疾病的病情。所以,在秋冬季节,气象上所称的寒潮突然来临气温骤降时,病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就会突增。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在大风降温天气外出迎着寒风行走或活动时而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已不少见。
二.那么,如何做好防范工作呢
1、注意防寒保暖,避免严寒刺激,特别是寒潮袭来,气温骤降时,要注意及时添加衣服,预防感冒。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要密切注意气候变化,收看当地气象预报,对不稳定的冷暖转换季节的天气,应提前知道,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在9月下旬到11月期间,尤其要注意第一次冷空气降温天气过程,对大风降温天气,应尽量少出门或不出门,如果必须出门办事的,应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比如多加衣服,戴上帽子,围上围巾,戴上口罩等等。
2、在饮食上应当多吃一些产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膳食总体结构应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最好能使用植物油,以及多食新鲜蔬果。睡前半小时喝一凉杯水,清晨起床也要喝一杯,这样对血液有良好的稀释作用。
3、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耐寒能力。可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如户外散步,打太极拳,做气功等。在冬季,患者切忌一大早出门进行跑步等锻炼活动,户外活动应选择在上午9时半以后到下午4时之前期间的风和日丽的天气。
4、适当控制情绪,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要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
5、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切忌随意停服,一般情况高血压者冬季应适当增加降血压药物量。
6、经常体格检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