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眼科 乔靖华
各个年龄段都可能患上青光眼,如果发现自己视力下降、视野变窄,就应立即就医。
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查视力以及眼压。
青光眼是由于病理性眼压升高引起视神经损害,而导致视功能障碍的眼病。在我国致盲病因中,它仅次于白内障。调查发现,全国50岁以上原发性青光眼患病率达3.8%,而在普通人群中,平均患病率也达到了1.5%。
这种疾病较为隐匿,不容易被发现,一旦急性发作,两天不抢救就可能失明,而且它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虽然诱因各有不同,但无论是襁褓中的婴幼儿、青春期少男少女、更年期女性,还是老年人,都可能是青光眼高发人群。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视力下降、视野变窄,就应立即就医,5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检查视力以及眼压。
中老年50岁以上应每年检查一次眼
青光眼从某种程度而言,危害性更甚于白内障。青光眼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而白内障通过手术还可恢复一定的视力。青光眼一旦发生,造成视网膜神经“死亡”,要想挽救已回天乏术,最多通过手术、药物治疗控制病情不进一步发展。
此外,青光眼另一大可怕之处还在于其可能长期潜伏眼内、慢慢吞噬视力。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例,它发病初期无症状,但会逐渐影响视野,让视野越变越狭窄,但中央视力仍可以保持不变,因此,患者不容易察觉,常常延误诊断和治疗最佳时机。绝大部分患者都发展到丢掉了一半的视力才来就医。虽然只要残留部分“生活视力”,就仍可维持日常生活,但毕竟会带来诸多不便。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平时没有征兆出现,所以隐匿度极高,难以被察觉。但一旦急性发作,若两天内不抢救就可能致盲。因此,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进行一次专科检查。主要包括眼压、视力及视野检查,能起到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不少为激素眼药水所害
青光眼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为1%。每年我院都会接诊十数例激素型青光眼青少年,而他们的病因几乎都是长期使用含激素的处方眼药水所致。
如果仅仅是干眼人群喜欢使用的润眼型、非处方眼药水,哪怕经常滴也不会滴出青光眼,但含激素的处方眼药水就要非常小心,务必遵医嘱使用。含激素成分的眼药水属于严格的处方药,但遗憾的是,现在很多药店不凭处方也能购买到。长时间使用含激素的眼药水,不但可能诱发青光眼,甚至还可能导致白内障。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凭处方拿药。用药和停药都要咨询医生的意见并配合检查。不能说自己感觉某种眼药水滴得挺舒服就盲目用下去。
婴幼儿眼睛“水汪汪”需警惕
除了后天发生的青光眼,还有部分属于先天性青光眼患者。有些小孩的眼睛大大的、水汪汪的,很讨人喜欢,但其实,其中有一些却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眼睛水润假象,如果孩子视力很差,常常无故流泪,而且爱揉眼睛,建议进行青光眼排查。此类眼睛在临床最常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水分过多、颇似牛的眼睛,故又称“牛眼”。
婴幼儿性青光眼基本都属于先天性青光眼,患儿一般是双眼性病变,但不一定同时起病,有少数患儿仅仅单眼发病。患上先天性青光眼的婴幼儿,常表现为畏光、流泪、角膜混浊不清、易激动哭闹。希望父母们能足够细心,及早发现苗头,及时带孩子就医。
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是好发期
四五十岁的女性也很容易发生青光眼。除了老人、婴幼儿、青少年易患青光眼外,还有一类人群——更年期女性,因身处特殊生理阶段而眼疾缠身。
此年龄段的女性常机体内分泌紊乱、血管运动失调,而人的眼内压稳定很大部分是靠眼内血管收缩充盈及睫状体分泌房水的平衡来维持的,如果血管扩张功能失常,眼内压就可能升高,一旦眼内压长期持续升高到一定水平,就可能发生青光眼。
更年期女性除了应定期检查眼压、眼底外,日常保持情绪稳定也非常重要。此阶段女性如能性情开朗、戒急戒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劳累和生气,也能有效预防眼压突然升高,从而降低发生青光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