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神经内二科 刘贵安
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我会听到某位成绩卓著的专家或勤奋敬业的学者在紧张劳顿的工作中猝然去世,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劳死”。
首先我们说说过度疲劳,如果一个人经常工作时间过长,休息不好并处于一种紧张、压力较大的状态下,长时间就会产生焦虑、失眠、记忆力减退、精神抑郁并使机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的状态中。而这种应激反应会引发人体心脏、大脑、肺脏、肾脏等疾病的发生而导致死亡。因此“过劳死”仅是老百姓的一种说法,在临床医学中无此诊断。
在过度疲劳引发的死亡中,心、脑血管疾病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心脏。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量的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会引发心脏猝死。心脏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通常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仅1小时。心脏猝死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每年大约有40-50万人死于心脏猝死。我国的研究资料显示,中国人心脏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也就是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在成年人中多见于35-70岁的男性,然而大量高危人群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存在。
心脏猝死的常见的原因有:
1. 心室颤动(室颤) 室颤发生时,心室搏动频率为250-500次/分,过快的频率使心室收缩无力,不能有效地将心室的血液送至主动脉而供应心脏、大脑等脏器使用。大脑在缺血约15秒钟会引起全身抽搐,临床称阿斯综合征,如得不到及时抢救就会引起死亡。
2.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在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心率加快,心脏需氧量增加,加上原有的心脏缺血缺氧状态会发生心脏的急剧缺血缺氧并导致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心绞痛而引发室颤或急性泵衰竭导致死亡。
3. 心力衰竭 也叫心功能不全。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猝死的发生率比普通人的发病率高5到10倍。患者原有心脏病已引起心功能不全,经治疗可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过度疲劳等因素的刺激下心功能不全会急剧加重而引起室颤或泵衰竭死亡。
4. 心肌病 患者已存在肥厚性心肌病,局灶性心肌病等情况而自己并未察觉,在应激状态下会发生室颤。
预防猝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 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 吸烟、过度饮酒、高脂饮食及肥胖会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
4. 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1)焦虑易怒、烦躁情绪难以控制 2)记忆力减退、健忘 3)注意力不集中 4)失眠及睡眠质量差 5)头痛头晕耳鸣 6)性功能减退 7)脱发明显等。 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意识到自己可能疲劳过度,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
5. 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常常有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自觉病情好转或认为疾病已经治好,自行将治疗药物停止使用,从而使冠心病、高血压病持续进展或恶化,在一定外因作用下,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就会发生心脏猝死,有些人因工作忙而忘记服药或忘记带药,也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应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认真对待治疗。
掌握知识、及时就治。病人一旦发生猝死,如身边有一定抢救知识的人能给予即刻处理, 一部分病人是可以存活的。除了医院的医护人员,社会一些相关部门,如机场工作人员、交通警察及老百姓,如能通过电视、报纸学习一些急救知识,能在最短的时间进行除颤等治疗,会大大提高猝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