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因其疗效好、副作用小、服用方便为广大患者所青睐。由于中成药剂型多,药性各异,主治病症各不相同,服用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正确掌握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合理选择药引,注意服药禁忌,可以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并且减少药物得毒副作用。
中成药的用法主要包括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等多种方法,这里主要介绍内服法。
一、一般服用法:由于这些方法服药方便,应用最为广泛。
1.直接口服:这一类主要包括口服液、糖浆剂、合剂、酒剂等液体制剂。
2.温开水送服:从中医理论来讲,中医认为凡是补阳、调气血、通经络的药都可用温开水服用。从药物剂型来讲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滴丸、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可采用温开水送服。温开水送服药,药物容易崩解,吸收快,起效迅速。
3.沸水冲服:中成药中的茶剂、袋泡剂等可用沸水泡汁,频服代茶饮;颗粒剂、膏滋剂、流浸膏剂也须用沸水冲泡溶化稀释后饮用,加水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二、用药引送服:药引又叫引经药,它具有引药入经,直达病所,照顾兼证,扶助正气,调和药性,矫臭矫味,便于服用,提高疗效的作用。古代许多医籍对药引都有详细记载。如张介石《资蒙医经》中说:“酒入药为引者,取其活血行经,姜入药为引者,取其消散开胃发表注凝;小枣入药引者,取其消散开胃;大枣入药引者,取其补血健脾;龙眼入药为引者,取其宁心利水;灯心入药为引者,取其得睡神归;葱白入药为引者,取其发散清邪勿住;莲实入药为引者,取其清心养胃和脾”。所以,用药引冲服中成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上选用药引,主要根据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药性特点,结合病情变化,病程长短,病变位置、体质差异、发病季节和药引的自身功能而定。但必须以提高药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照顾兼病兼证,顾护正气,便于服用为前提,治愈疾病为目的。以下是几种常用药引。
1.以姜汤送服:生姜具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作用。多用于送服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脘腹冷痛,风寒咳嗽等症的中成药。用姜汤送服驱风散寒以助药效。
2.用酒配药服:服药用酒以黄酒为主,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止痛,行药势,矫臭矫味,主要用于送服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脘腹冷痛,寒疝腹痛,胸痹心痛,血寒经闭,产后瘀阻,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等病症的中成药。
3.用盐水送服:盐味咸,性寒。功能引药入肾,补虚,强筋骨,凉血明目,解毒防腐。主要送服用于治疗肾阴不足,筋骨萎软,血热吐衄,目赤翳障等病症的中成药。一定要注意,老人、高血压、心血管病、浮肿病人不宜用盐水送服药,可选用温开水送服。
4.用醋送服:醋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痛、行水消肿、解毒、矫臭矫味的功效。主要用于送服治疗肝气不舒,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症瘕,产后血晕,吐衄便血,牙痛等病证的中成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不宜用醋送服,可选用温开水送服。
5.用蜂蜜送服:蜂蜜能补中缓急,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主要用于送服治疗脾胃虚弱,脘腹作痛,肺燥干咳,阴虚劳咳,肠燥便秘等病症。糖尿病患者不能用蜂蜜送服。
6.大枣煎汤送服: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主要用于送服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妇人脏燥等病症的中成药。此外还可送服泻肺平喘,峻下逐水的峻烈中成药。
三、服药饮食禁忌:主要指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又称食忌,通常说的忌口。在服药期间,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鱼腥、有刺激性的食物。另外,根据病情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如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易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胸痹患者忌食肥肉、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肾病水肿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食物;皮肤病、疮疡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四、服药饮茶禁忌:有些人认为用茶叶水送服药物,对药效影响不大,实际上以茶水服药不可取。因为茶叶中含有鞣质,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药物吸收,影响药物疗效。同时,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具有神经兴奋作用,所以一些安神类中成药禁止用茶叶水冲服,服药期间禁止饮茶。
中成药的内服制剂剂型多,药性各异、功效主治、患者病情各不相同。所以,具体的服用方法要根据患者体质、患者病情,疾病症候、药物剂型、药物性质灵活掌握,以达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