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
返回首页
菜单
一封六十多人联名的挽留信
浏览:(3457) 发布时间:2010-7-5 10:22:34

作者:党办  刘欣欣

这天,李勇院长接到了一封特殊的挽留信,信后署名多达六十多人,而能让六十多名患者依依挽留的是我院公费干诊科的老护士——孙丹。

带着对这个名字的敬仰,我走进了公费干诊科,刚一进门一股清新的花香立即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抬头看看办公室窗台上的四盆盆栽花草正在这个闷热的夏天争相怒放,办公桌上整齐有序,不用的电脑被雪白的蒙布盖着,各种处方、处置单更是各归各位整齐摆放。“这里不像是诊室,更像是我们普通家庭中的一间普通屋子,干净整洁的让人亲切。”这是我的第一感受。

“欣欣,来了。”见我的造访,干诊室里的两名同志热情接待,一位是医生董晓莉,另一位就是孙丹。

说出我的来意,孙丹笑着直摆手,“千万别采访我,我做的都是一个护士应该做的。没什么特殊的。”说起联名挽留,她是这样解释的:“我们干诊科每天接待的都是离休同志,大约1200多人,二十多年了,都像自己家人一样的熟稔了,他们没事有个什么事,我能帮都尽量帮忙,而他们对我也像自己孩子一样信任,没事喜欢和我唠唠家常什么的,听说我要退休了,他们觉得舍不得,就出了这事。”

还记得联名挽留前,我曾经接待过干诊室三位患者家属,都是五、六十岁的年纪,也是要说孙丹的好,其中一位拽着我的手啪嗒啪嗒直掉眼泪,我当时还在想是怎样的感动能让这样一位见惯了世事沧桑的长辈如此动容,如今,听孙丹这样一说怎么如此平淡,仿佛一汪没有一丝涟漪的湖水,安静、内敛。

孙丹执意不肯接受采访,我也就没有强求,在干诊室里和她们随便聊聊她们的工作。

干诊室一共有四个人,护士孙丹,和董晓莉、关绍萍、王淑华三位医生,这是一个娘子军,平均年龄五十多岁,这里每天要接待一百多名患者,都是4910月以前参加工作的离休老干部,他们少说也八十多岁了,一般都是些老年慢性病,定期过来复诊、开药,即使是孩子大部分也都过了耳顺之年,所以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反复重复所说的话,耐心的解释,详细的解答询问。

“对患者反复的提问你们不烦吗?

“习惯了,老人家都是这样的,要有像对待孩子一样的热情和耐心,想想自己年迈的父母就行了。”董晓莉说。

二十多年的时间,一千多名患者大部分已经认识并熟悉了解,哪个患者的脾气大,哪个患者的耳朵不好,哪个患者的血压很糟糕……提起这些他们全都耳熟能详,既然熟悉了就能很好的面对,顺着老人的脾气帮他们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时患者的孩子没有时间来,老两口自己来了,干诊室的同志们就经常帮着交费,领着做检查,陪着办各项手续等等,反正是把本应由孩子跑的事都帮着做了,老人们一次、两次说感谢,时间长了也习惯了这种依赖,有什么事、什么不明白的都喜欢来这和干诊室的四个在他们眼里的“孩子”说说,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用顾忌,因为不管她们有多唠叨,耳朵听不清不管问几遍在这里都不会得到被冷落、训斥。

和她们就这样聊家常一样的聊着她们的工作,她们的淡泊、内敛、含蓄、耐心、细致感染着我,已经很明白为什么会有一封六十多人联名的挽留信,也明白为什么会有五十多岁大姨和我说起她们情到深处时的激动泪水。

走出干诊室,清新淡雅的花香渐渐散去,突然明白为什么刚走进它时有一种回家的亲切,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整洁、舒适,更重要的是它不张扬、淡淡的亲切感,如湖水般的内敛、含蓄、波澜不惊,让人不忍打破。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