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检验科 顾庆华
在世人眼里,80后的年轻人是一个让社会宠爱和疑虑的群体,他们所暴露出的娇生惯养、自私自利、安于享乐、缺乏信念、没有社会责任感,常被人们称作“垮掉的一代”。可如今,越来越多的事情让人们重新认识了80后的年轻人,也重新对80后的年轻人有了新的定义。
一个社会的进步是需要年轻人去担负责任的,一个医院的发展也同样如此。正是这种责任让我们看到了,我院80后的风采---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危险之际不退缩的一面。
也许不曾炫耀,也许不被人知道,但我们检验科就是有很多不怕吃苦的年轻人。长期以来,随着我院体检标本、住院标本和门诊标本的不断增多,我们检验科生化室的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是生化室的生化仪越来越显现出不够用的问题,现在为了能够保证及时准确的发放生化报告,生化室的工作人员可谓是付出太多的艰辛,他们每天都早早的来到科里开始工作,像高钢,赵仁强,于宏这些年轻人,经常会看到他们晚上加班加点干到十一点多,有时上下夜班也不回家,而是继续留在科里工作,由于他们的家都离的很远,可能每次晚上加班加点工作后都是自己打车回家。大家都知道,全科的工作量小票都归赵仁强负责统计,别看这个工作难度不大,但是这项工作的数量多,责任大,任务重,不仅耗费时间,还要耗费大量精力。所以大家经常会看到他利用自己休息的时间来完成这项工作,尽管他的孩子现在还很小正需要他去照看,但他依然坚持了下来,就是这种对工作的热情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由此他才能更多的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医院的工作中来。毫不夸张的说,每年在他手底下捻过的小票数以万计。
其实,在我们检验科血库这个集体里还有这样两个80后的年轻人,虽然是科室里新来不久的年轻人,但何振江和张星在平时工作中总是任劳任怨,勇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并且时常会在他们身上看到不怕吃苦,永不服输的精神。随着我院的发展,不少临床科室对血液制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这不光体现在用血的数量上,还包括了对血液制品种类的需求上,尤其现在特殊血液体质的患者越来越多,再加上血库人手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血库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尽管如此,从没有人去抱怨什么,而是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好本职工作。由于夏季肠道门诊的开展,检验科在现有人员很吃紧的情况下还是抽调了部分人员去肠道值班,但是却在医院体检工作方面已无法再调派人员,就在这个时候,何振江和张星主动承担起了这项重要的工作。他俩几乎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就来到了医院开始进行体检工作,往往体检工作干完了,还要赶回血库干活,时常看到他们连早饭都顾不上吃。甚至周六周日他们也不休息,一有体检任务,他们就会及时的赶到医院,尤其是张星,作为一个女生,每天上下班都要往返于丹东与东港的家之间,辛苦可想而知。即使这么困难也从来没看到他们因此而要求什么,抱怨什么。始终以自己默默无闻的奉献来融入到我们这个集体当中。
自从何振江和张星来到我们检验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积极响应并多次参加了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记得那次,何振江为了帮助科室的 “纤夫的爱”这个舞蹈能在全院的晚会上演好,他周末也不休息,来到科室里反复的试动作,在动作成型后,他又不厌其烦的教给大家。今年我院举办的“红歌赛”上,在医技支部的合唱团队里,就有张星和何振江等人的身影。当时血库的工作压力特别大,人手本就不够,但他俩还是克服各种困难,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进行练习。就是这样,检验科的这些年轻人他们不辞辛苦,用自己青春的活力和阳光的微笑来感染身边每一个人,也为我们检验科这个大家庭增添了向前的动力。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或许是因为时代不同,也或许是因为环境不同,可能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不一样。随着阳光的普照,养分的积累,棵棵幼苗终究会长成为参天大树的。像于宏、高钢、赵仁强、何振江和张星等这些处在这个新时期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前人所没有的朝气和热情,也同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有着常人所没有的耐性和信心,他们带领着检验科这个团队义无反顾的向前走着,带着自信和果敢,大踏步,不回头。为了中心医院的美好不断加油!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