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党办 马辛
这是一张年轻的面孔,眉宇间透着真诚、睿智与专注,他就是我院循环内科的医师邹常奇。小邹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迄今已在我院临床工作了五个年头,五年的时间虽然不算长,但他却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思维活跃敬业好学屡有创新的年轻后生如何从一个满脸书卷气的书生一步步逐渐走向成熟并很快成为科里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的跋涉历程。
临床上似乎有个不成文的共识,那就是循环科的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猝死率高,因此在这个部门工作对责任心的要求近乎苛刻,即心要细、手要勤、眼要尖,不能放过任何发病前的蜘丝马迹。作为一名年轻的循环科医生,小邹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时时以“医者仁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已故的北京军区总医院老军医华益慰为楷模,每次治疗前,他总是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在透明的氛围中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对待患者,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仁爱之心,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最高人生目标。五年来每次当班他都是提前半小时开始查房,以便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情况,为其进一步制定相关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光要有仁爱之心,其扎扎实实过硬的基本功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每遇疑难杂症,都要一边查阅大量文献,一边向身边资深的老医生学习和借鉴,一边苦学苦练内功,随时做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准备。2010年7月,丹东市举办首届急救技能大赛,小邹代表中心医院领衔出战,最终不负众望荣获了个人全能第二名,并获得“丹东市急救技能技术能手”及“丹东市急救技能单项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8月,他还代表丹东市参加辽宁省第二届急救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三等奖,个人全能三等奖。
2009年,甲流来袭,在众人的恐慌中,还没来得及注射疫苗的他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工作,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抗击甲流的第一线。2010年12月,他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基础灾害救援医学培训,成为丹东市第一支灾害救援队的成员。2011年6月,台风“米雷”来袭,丹东中心医院组成应急救援队,小邹更是主力队员之一。2011年11月,他代表丹东市参加辽宁省青年医师基本技能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一时间成了全局全院人人羡慕的业务明星。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参加义诊,协助公检法等部门完成相关的医疗任务。鸭绿江马拉松节期间,还积极为志愿者进行相关的医疗救护培训。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这是邹常奇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作为一名风华正茂的年轻医务工作者,他正用自己扎扎实实的脚步稳步前行,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广泛的赞誉。
古有先贤华佗、孙思邈、李时珍流芳百世,今有名医林巧稚、华益慰令人仰视,一代又一代的大医大贤不断上演着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人生大剧,也无时无刻不在激励和鞭策着从医路上的这个年轻后生。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在丹东市中心医院每个忙碌的窗口,在我们那些朝夕相处鲜活稔熟的人群中,会悄悄诞生一位又一位让我们为之振奋为之骄傲的名医大家,我们期盼着……
还是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吧:邹常奇。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