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
返回首页
菜单
唐诗的味道
浏览:(2744) 发布时间:2012-12-11 10:20:58

                                                   作者:神经四科  潘瑞红


    不久前读了一篇文章,是蒋勋的《灭烛怜光满》。作者说: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记得张九龄《望月怀远》这首诗里的一个句子——灭烛怜光满。小时候读唐诗,对“怜光满”三个字最无法理解,“光”如何“满”?诗人为什么要“怜”“光满”?“怜光满”三个字,在长达三四十年间,伴随作者走去了天涯海角。直到一次,他在从雅典航行向克里特岛的船上,一夜无眠。爱琴海波涛不断,他在细数天上的繁星,忽然船舷转移,涛声汹涌,一大片月光如水倾泻而来,作者忽然眼热鼻酸,原来“光”最美的形容咏叹竟然是“满”这个字。“怜”,是心事细微的震动,像水上粼粼波光。张九龄用“怜”,或许是因为心事震动,忽然看到了生命的真相,看到了光,也看到了自己吧。一整个夜晚都是月光,驶向克里特岛的夜航,原来是为了批注张九龄的一句诗。
    书卷合上的时候,我想起了杨爸,杨焯兴老师,他是《鸭绿江晚报》的老编辑,我从二十一、二岁就认识他,在此后二十年次数不多的见面及交往中,他的渊博和教诲使我难忘,是我人生中的一位好父亲。在我们最初相识的时候,他问我喜欢读什么书,我说:“唐诗宋词一直喜欢。”他说:“你还小,许多事你还不懂,许多诗你还读不出味道。这唐诗,你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当时还不十分理解他的话,直到后来,在岁月中匆匆走过,有了伤痛和坎坷,有了奔波与劳碌,有了求不得,有了不如意……经常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忘了自己。忽然有一天,对镜梳妆,发现镜中人怎么不是自己了?她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憔悴衰老?她什么时候竟长出了白发?这就是匆匆而过的人生么?我的还没有来得及计划的青春呢?我一下子悲欣交集,感慨万千,忽然就明白了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是怎样深沉的感伤,一下子就读懂了李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怎样悲怆的情怀!
    我们小时候读过的唐诗,仿佛是美丽的库存,可以在你明白它的时候提取出来,给你无穷的回味。最好的诗句,也许不是当下理解,而是要在漫长的一生中去印证。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