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肿瘤科 王秀丽
写下这个题目,与王菲李亚鹏创办的知名基金会无关,但在肿瘤内科亲身经历的种种,又分明与它有关。
没到肿瘤内科之前,它在我的设想中是冰冷的,可怕的。它的色彩是单一的,惨白的;人的情绪是紧张的,仓皇的;人的情感是脆弱的,绝望的;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小心翼翼的,一触即发的。
可是,由于工作调动,今年清明节后,我来到肿瘤内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完全改变了我对它最初的想象。
在这里,色彩是简洁明媚的,病房处处充满着鲜花,许多患者床头有各式各样的假发。
在这里,护士的脚步是轻盈的,欢快的,因为我们的一颦一笑,牵动着患者和家属的情绪。
在这里,我们和“他们”是有隐语的,有的患者不知道病情,我们与患者交流时会使用含蓄的语言借代。这点小小的心思,在经历一个个疗程的磨练之后,有的患者会懂,会对我们的保护,发自内心地感激与赞许。
总之,这里没有冰冷,没有隔阂,没有传说中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小的渴望,希望每一个历经病痛折磨的生命能在我们手中得到延续,如果不能,也尽自己最大努力让他们走得无憾。
在这里,感动的事情有太多。
护士长吕岩松,每天早早来到病房,经常,她是下班走的最晚的一个。她指导科室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心理诉求分析入微,恰到好处;对护士队伍的管理,宽严相济,以理服人。工作之余,她又象大姐姐一样关心我们,我们的值班室从来不缺少欢笑声。
责任护士徐光辉,有一次为一位肠癌患者换药的过程中,患者忽然大便失禁,把操作间搞得狼藉一片,臭味熏天,患者非常羞愧,无地自容。徐光辉没有一丝嫌弃之色,迅速帮助患者换好干净衣裤,将环境打扫一新,并不断安慰患者,使患者倍觉温暖,如沐春风。
逄莉是刚入科四年的护士,如今已身怀六甲。每天早晨她为患者扎针换药,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上午十点,她会准时出现在重患病房,询问果汁热好了吗?她要为卧床患者打鼻饲。在她分管的患者中,有一个22岁肺癌病人,他的病情时时牵挂着逄莉的心。有一次下午,逄莉得知患者家属未送午饭,她立刻自己掏钱让外卖送餐。外卖两份起送,她就买了两份,硬逼着刚毕业的小护士吃了另一份。我想,这份额外的“负担”就如生动的一课,会让这位新同事记住一辈子的。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我们科室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但这里也是离温暖最近的地方。因为每个人心中都藏着大爱,这里有天使嫣然的微笑。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