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检验科 李泽日
什么是敬业,基本解释是专心致力于工作或学业。在营销理念盛行的今天,“做七分说十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做七分说七分”已经成为塌实肯干的代言,而“做七分说三分”的人似乎更是少之又少,检验科免疫室组长崔凯却一直坚守着自己行大于言的工作态度,专心耕耘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他的带领下免疫室的磊磊硕果已经成为他最有力的营销语言,多做少说也成为他诠释敬业的一种独特方式。
检验科的工作是枯燥的,成百上千的标本、试剂似乎就是每天工作的主题,这里没有病人痊愈的喜悦可以分享,没有患者的掌声和表扬,有时可能即使再出色,也只能作为患者诊疗疾病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环节,工作室的一小块地方似乎就是上班以后的全部天地。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有这样一种人,仿佛是生活在沙漠的胡杨,不管是贫瘠的沙漠还是大风,都无法抵挡他内心向上的生命力,他们总是能给人那么一种积极的力量,崔凯就是这极小一撮人中的一个,在没有掌声、鲜花的岗位上,即使每天面对大批量样本机械的不断重复加样,会累到胳膊都抬不起来,即使每天要处理各种各样枯燥繁杂的工作,他依然乐观、努力、敬业,他积极的态度影响着免疫室的所有人,带动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团队。
崔凯和免疫室的缘分,要从2000年说起,那个时候免疫室正缺能挑大梁且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年轻人,但免疫室工作其独有的特殊性,科主任在免疫室选人方面是慎之又慎,要求进免疫室的人员必须是各方面都要突出的,当时作为生化室的业务骨干,不管在技术方面还是理论方面,崔凯都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又是年轻一代的后起之秀,无论放在科室什么位置将来都会是个独当一面的人才。经过科主任长期考察,毅然将生化室业务主干的他调入到免疫室,进行重点培养。他踏实肯干的工作得到了检验科姜淑华主任的认可,在2005年出任免疫室组长,他不仅具有将才方面的本事,还拥有帅才方面的能力,付出的却要比别人多得多,而出任者除了技术过硬,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用检验科姜主任的话说,这是一个出力多,荣誉少,奉献多,所得少的职位。为什么选择崔凯,姜主任这样说,崔凯是一个特别值得托付的人,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是多么复杂的工作只要交给崔凯了,就可以放一百个心,最后他一定会交上一张最出色的答卷。
崔凯没有辜负领导的托付,对待每项工作都是精益求精,免疫室经常要面临繁重的验收任务,比如国家每年对HIV初筛实验室的验收工作,每年都有新变更,新要求,崔凯带领全组人不断的按要求一次次的更新完善,每次验收结束总会得到来验收的领导和专家一致的充分肯定;围绕科室“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题,免疫室不断开展新项目的检测,为了每个新项目的开展,他总是不厌其烦反反复复论证、实验,直到项目的顺利开展;作为组内所有仪器保养的负责人,在保障各个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同时,崔凯潜心研究仪器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了让仪器出现的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他经常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翻阅书籍查看文件,主动联系厂家工程师,学习机器维修保养知识,如今组里的仪器只要不涉及到换件的问题,他都能将故障排除.他就是这么一个能吃苦,肯钻研,有着一股韧劲的人,为各项工作交付着一张张满意的答卷,但是却从来不曾听他提起过他工作中的这些出色成绩,哪怕是说说自己拼了命完成的出色工作,他也一样一带而过,轻描淡写,被问多了,也总是一句“没什么,工作应该的。”在他的字典里为工作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应该的,必需的,包括创建PCR实验室时十几天吃住在医院的忘我工作。
创建PCR实验室是检验科从1993年开始的梦想,检验科的同志们一直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历经十五年的励精图治,2008年4月17日检验科终于正式向卫生部递交验收申请。大量的材料和准备工作一下子压到了免疫室的头上,崔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感。
“我一定全力以赴,要对得起主任和全科兄弟姐妹的信任。”说这话时崔凯的眼神透着一股大家熟悉的坚毅,大家知道他又要开始“拼命”了。不善于言辞的崔凯说话经常很简单,科里和他接触时间长了的同事都知道他从来都是做的多,说的少,很少从他的嘴里蹦出过什么波澜壮阔、慷慨激昂的豪言,“多做事,少说话”是他一直未曾改变的工作态度。
11月26日是实验室验收的日子,距离申报只有221天,时间紧,任务重。免疫室开始了像奥运会开幕一样的倒计时,如果说奥运会是一件举国大事,是承载着全球华人的希望,那么实验室的验收成功就是检验科几代人的希望,承载着检验科全体同志的托付,免疫室的紧张可想而知,也许是在一起时间长了,被组长崔凯感染了,免疫室的团队俨然已经成了一支科里有名的实干团队,同志们在姜淑华主任和崔凯的带领下,弯下腰,一心一意甩开膀子干了起来,验收成功势在必得。
PCR实验室的验收是所有其他检验科实验室验收里要求最高的,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一直是难度系数最大的。压力创造动力,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崔凯带领组内赵仁强等人开始了各项工作的准备工作。在那一年的时间里孩子很少得到过来自爸爸的照料,家里更是指望不上崔凯,妻子作为我院手术室的腔镜手术护士经常加班手术,为了静下心来准备验收工作,崔凯干脆把孩子和媳妇送回了远在珍珠泡的母亲家住,每天早上妻子要带着三岁的女儿早起近一个小时,然后挤公共汽车,经过近40分钟的车程才能到把女儿送到幼儿园,孩子经常睡在车里。科里的孩子妈妈们知道送孩子的不易和孩子早起的艰难,问崔凯不心疼孩子吗?崔凯还是标志性的笑笑,什么也没说。在最后冲刺的半个月时间里,崔凯的时间表里已经完全没有了休息的概念,周六周日更是没有,连续十一天吃住都放在科室里,以科为家,每天就是材料、实验……
三岁的孩子正是容易生病的时候,可能是由于生活作息的改变和折腾,女儿病倒了,高烧39度多,孩子滚烫的小脸红扑扑的,哭着要找爸爸。也难怪,孩子已经近一个月没看见爸爸了,想念爸爸在所难免。一边是即将验收的工作,一边是生病的女儿,他考虑再三,只是给孩子打了个电话,告诉孩子:“爸爸有工作,等工作不忙了就去看你。”在孩子的哭闹声中挂断电话,他心疼的眼圈都红了。在孩子最脆弱,最需要父亲照顾的时候,他却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他深感愧疚,他却没有向主任请一分钟的假。他就是这样辛勤忘我的工作,默默无私的奉献。
功夫不负有心人,11月26日经过免疫室周密的准备,验收工作获得一次性通过!来验收的专家组负责人宣布验收结果时说:“像这样一次性通过卫生部专家组技术验收的单位在全国颇为少见。”崔凯在那一刻笑了,他没有辜负全科人的重托,再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检验科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当别人问起他那段准备的日子苦不苦时,他还是笑笑,和那句常挂在嘴边的:“不苦,应该的。”
这样的例子实在很多,上面只是他十几年忘我工作的几个片段,冬去春来,消逝的光阴见证了崔凯在科室建设中所发挥出的每份热量,从无到有,厚厚的文件夹记述了他在科室发展中所花费的每份精力。他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组里的、周边的每一个人,也许每个人的身后都有许多感动的故事,也许崔凯平凡的故事不够轰轰烈烈,在利益最大化的今天,敬业似乎也成为有些人嘴上长挂的表白名词,崔凯从来没有说过自己的敬业,但是工作在他身边的我和每一个检验科的同志都要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敬业,我们尊重和赞同他敬业的态度,行大于言是一种敬业境界。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