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
返回首页
菜单
谈“医患互信”有感
浏览:(2476) 发布时间:2014-5-4 9:35:01

                                               作者:血液内分泌科 刘进

  一日上午,我正在门诊出诊,此时和往日忙碌的上午并不一样,患者并不多,这时进来一名本院的职工,带来几张化验单来咨询。我一看,并无特殊,只是血糖很高,于是建议用药治疗,随后她说“大夫,这个可以住院系统治疗吗?”“可以。”得到回答后她并没立即让我办手续,只是说这是他的丈夫,她回家和他商量一下。我笑笑,“行,没关系。”可是没过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拿着相同的化验单什么也没解释就又让我看,我心理很奇怪,问道“这不是刚才看过了?”他说:“我知道,就让你看看能不能诊断糖尿病!”“能啊!需要用药治疗。”这时我看见刚才那个本院的就站在门口,她看见我忙解释“大夫,我让他住院,他就是不住!”后来那个男人让我在门诊病志上写明诊断与治疗后就走了。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我在病房查房时正好碰上这对夫妻,又通过熟人找到我们科室的另一个医生给他看化验单,因为我也正好在办公室里,整的当时气氛相当尴尬,更让人无语的是那个医生的处方和我给的处方完全一样!其实这样的事对于我一个年轻医生来说,并不少见,可谓司空见惯,就医患互信来说也是冰山一角,有人说你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可我每次经历类似事件都对我是一次心境的历练,像警钟一样提醒着我。在纠结的现实面前,想要做一名好医生,不仅是学术的攀登,更是心态的历练。
  想起几天前在健康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重塑医患互信,需要以心换心”,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想颇多。医生救治了无数病人,付出了很多爱心,但这些情况无法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因为这些都是医生“应该做的”,不是想得到众人多多赞美,我们更需要的是大众的理解与支持。北京协和医院的肾内科主任李雪梅曾这样说,医学就是这样,有时我们投入一样但结果不一定都是好的,医学也是艺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管现在在媒体上看到医院又发生什么,或听同事说医疗环境如何如何,我们都不改对患者的感激,感激他们通过自己的病痛成就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梦想。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醒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以心换心,医患互信,希望就在明天!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