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医院
返回首页
菜单
让医生找不到工作?
浏览:(2722) 发布时间:2014-12-22 11:01:28

                                                      核磁 韦宇明

    近日,在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抛出了令医药行业人士胆战心惊的观点:“30年以后让医生找不到工作,让医院和药厂越来越少!”此言一出,震惊四座。

    未来社会需不需要医生?医生何时将会消亡?医生的价值究竟何在? 众所周知,医生的价值并非“治愈” 。现在的医学水平,发展到很高的层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大型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可以达一万以上。那么问题来了,这一万个病人之中,有多少能够被治愈?说实话,在某些临床专科,一年也治愈不了多少病人,不用说那些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就是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病多发病,哪个医生敢说他能治愈?我们处在一个连感冒都无法快速治愈的时代。诚然,医学的重要任务是对抗和消灭疾病。但如今,面对这个世界上庞杂的疾病,医学能够真正解决的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对于疾病、对于生命、对于人类自身的了解还是太少,我们甚至都还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疾病——躯体的,精神的,一过性的,或是永久的。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学人文的名言,相信每一个学医的人都知道。我不知道那些互联网大佬们有没有听说过这话。“有时,去治愈”,怎么理解?是不是因为你是医生的亲戚朋友,或者你是大佬,医生们就给你“治愈”一下?不!是要在充分利用人类医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医患双方各尽各的本分、全力以赴,才能“有时,去治愈”。那么,对于大部分无法治愈的疾病,医生们就无所事事了吗? 很多就医十几年的老病号,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病治不好,可是他们还是会风雨无阻的来医院看熟识的专家门诊。为什么?仅仅是为了缓解或控制病情吗?其实,他们是来寻求同类的帮助与安慰的。这个时候,医生的身上便承载着安抚患者心灵的重任。而在此时,医学那更为宏大的社会价值便显现出来:给予希望,给予安慰,消除恐慌。

    在如今的文明社会中,医学已是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精神支柱。而医生,正是当今医学最重要的执行者。对人体的敬畏、以及医学进展的缓慢都决定了医学的保守。而保守行业中,最为崇拜的就是经验。确实,有那么多诊疗的事情,需要医生基于经验的人工判断与操作。那么,未来医学是否就能定位于治愈?依然不可能。《星际穿越》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在某个抉择时刻,女主角提出不再依靠理论分析、而是听从内心的声音。疾病实在太复杂,别指望能彻底治愈它们。既然不能治愈,就依然需要帮助和安慰。那么,未来的帮助和安慰,是否可以完全依赖互联网实现、而不再需要一个面对面的医生?近几十年,电脑与网络的发展速度是五十年前、甚至三十年前的人们根本不敢想象的,所以,作为一名医生的我,愿意相信互联网与科技的力量,但是马云若想让医生们找不到工作,实在是太白日做梦了,他马云是想发明出机器人甚至是模拟人抑或虚拟人替代诊断?开药治疗?独立手术?去研究那些越来越耐药而且不断变异的细菌病毒?每一个患有相同疾病的患者,表现、预后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外科中听起来最为简单的阑尾切除术,你都不要巴望那些高端的智能电脑可以帮你完成,为什么我们上学时都听过那个教授上台亲自教学生切阑尾,却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阑尾的笑话?你以为这真是笑话吗?你该不会不知道若胚胎发育异常、阑尾可以异位于腹腔的任意位置吧!

    所以,个人拙见,马云作为互联网巨头,有点太过于自信了。马云很强大,强大到他说让医生找不到工作、我们就必须得加倍重视。我相信马云说让医生找不到工作,是很认真的。看上去,他正在强势地进入医学领域。据报道,阿里加快卡位医药电商和医药大数据;加快在医药零售市场跑马圈地;帮助医疗机构实现移动医疗流程智能化;推出医药险等等。有评论指出,阿里是依托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开展综合性的医疗健康管理业务。如他所想,便携式的可穿戴设备加上互联网,可以让身体信息和疾病信息成为“大数据”,从而有可能会让诊断不再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疾病数据的整合,使得我们可以更早地监控疾病的流行趋势;而更为便利的医药物流,使得疾病流行可以及早得到控制;依托互联网的远程医疗甚至远程手术的开展,也都会使得医疗资源更为集约。假设马云的所有设想都进展顺利的话,他的这些举措,能否真的“让医生找不到工作”呢?我更愿意拭目以待。

    马云和医生没仇,绝非为了“让医生找不到工作”才这么干。那么,马云想干什么?笨蛋,当然是钱,在商言商嘛。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让马云看到了投资医药可以赚钱,他只是像当初他白手起家时一样,又看准了一个正确的商机罢了。

    紧迫的马云,给自己的目标加了个期限,三十年。为啥是这个期限?我想他大概考虑到如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都是八十多岁,而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呵呵。这是个挑战。 对于马云设下的这个具体时限,我不是太乐观。一万年太久,可是,三十年就够? 

    相信每个生于20世纪的上过学的孩子,都被老师问过关于21世纪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问题。呵呵,我记得当时我的答案是什么都不用做了,家家都有机器人,不用上班,不用洗衣做饭,因为这都有机器人帮我们完成;到时候,我们随时可以坐着宇宙飞船环游银河系。可现在,2015年就要到了,现实很骨感。

    马云在商业上是很幸运的,起码他经历了太多的成功,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他会不会太习惯性的乐观了。医学不同于商业,没那么多快乐,甚至医学的本源就是与痛苦打交道的。医学太复杂了。综上,我更愿意祝福马云,企望向着“病有所愈,天下无医”的美好愿望无限靠近。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