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如果有人给你第二次生命或者让本残缺的生命,焕发新生,生命重新健全的话,那么让你想想这个人能是谁,你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不错,在市中心医院,就有这样一些人,一个群体,用他们的爱,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崇高价值和意义所在,用心守护和温暖着每一个濒临尽头和残缺的生命。他们就是外科楼二楼的重症医学科全体,一个让人心生感动,令人敬佩的集体。
记得刚到ICU不久,就有一个叫聂振良的患者,因交通肇事受伤转入ICU进行治疗,当时人神志不清,家属只有哥哥一人。后来他的哥哥不见了踪影,在没人给他交钱没人管他的时候,他成了ICU里的“长住户”。虽联系不上家属,但我们也没有放弃对他的治疗与照顾,此时我们不但是医护,也担当起了亲人的角色。每天大家都从食堂给他打饭,刚到科里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早餐打回来先喂他吃饱喝好大家才去吃饭,在配合医生为其治疗的同时,每天一如既往的为他修剪指甲、擦洗刮胡子、每两个小时一次翻身、按时按医嘱为其打鼻饲流食、还有擦大小便。然而,平时他会不听话的把大小便整满床,会偶尔对医护大呼小叫说不好听的话,会像一个孩子似的把他不爱吃的随手扔掉,可大家都没有一丝怨言,用每一颗善良的心去照顾他,安慰他。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照料,慢慢的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针对这位患者的情况,王贺师姐提议在护士站建一个募捐箱,在领导的带领下同事们二话没说都开始行动起来,大家都会时不时的往里投些钱,他的生活必需品也有了着落。印象最深的就是,中秋节宿德华医生拿了几块月饼到他的床边,剥开一块月饼递到他手边,患者看着华姐突然笑了,平时胡言乱语的他竟还礼貌的说了声“谢谢”,眼圈红了,眼里还闪烁着泪光。
有首歌词写的好:“凉凉夜色为你守护生命,化作雪翼温暖着我;生死劫难无定数,只为争取那死神那一点变数,没有一分遗憾的痛。”这用来形容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再合适不过。记得有一次遇到两个患者是一对母子,小患者仅4岁,父母离异,父亲已经去世了,跟着母亲一起生活,转入ICU母亲意识不清,小患者有意识,却处于惊吓状态一直哭着要找妈妈。由于ICU是全天无家属陪护的科室,科里的姜影姐及其他妈妈们会陆续从家里拿些小玩具给小患者玩,她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这个孩子,怕孩子饿了,渴了。哄小孩子睡觉,给她讲故事听,从家里拿自己孩子吃的和衣服给小患者,她们视如己出,甚至比照顾自己家孩子都细心的去照顾他,听到小患者每天被姐姐们逗得吱吱的欢笑声,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同事们用她们的母爱来守护和安慰着孩子,用她们的行动诠释医护与患者的关系不仅是医患关系,更像是花儿与土壤的关系:相互依偎,相互信仰。
在我们ICU,这样的事可以说很普通,用家常便饭不为过,类似让人心动的事,不胜枚举,这就是我们始终用爱默默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的坚定信念。
ICU里,病人多的时候大家加班加点。她们把生病的老人留给丈夫,把没人带的孩子反锁在家里也是常有的事。说起哪个病人,她们记得清点点滴滴,却常常把家里的托付忘得一干二净。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她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把病人放在心中,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病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患的这份爱!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而在这里我们会与患者并肩作战,用我们的爱共同来守护生命!
地址: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锦山大街338号
电话:0415-6161187、6161984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