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享|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23年版)
发布时间:2024-8-13 10:45:40    阅读:4706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进医学名词术语统一和规范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对《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19年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23年版)》

(图片来源: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编排体例

《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23年版)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拟定的《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划分专业,共收录了 32个临床专业的常用词汇,除了医学检验科按照分子遗传、临床检验、免疫、生化和微生物5个方面归集规范名称,其他专业分疾病诊断、症状体征(即就诊原因)、手术操作和临床检查归集规范名词。每一名词包括中文正名、英文名、中文又称和曾称。

一个概念确定一个名称作为正名。正名的异名冠以“又称”(目前允许使用的非规范名词)、“曾称”(已淘汰的旧名)。一个名词有多个又称、曾称时,词之间用“,”分开。正名后系与该词概念相对应的英文名。一个中文名对应多个英文同义词时,英文词之间用“,”分开。

各专业名词按正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又称〕后的名词标注“△”,〔曾称〕后的名词标注“*”。

词条编写

不同专业可能存在交叉词条称谓不一致的情况,在全书统稿时则按照“副科靠拢主科”的原则确定主科命名作为正名,其他科命名作为“又称”。

由于人体解剖部位很多,疾病名称也多,以神经外科为例,解剖部位涉及额、颞、顶、枕、小脑、桥脑、中脑、延髓等,疾病名涉及脑膜瘤、胶质瘤、神经鞘瘤、室管膜瘤等,部位+病名有多个排列组合,《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18年版)及本次增补词汇已将常见疾病尽可能收入,但仍然不能穷尽所有部位+病名的命名方法,故对未收录的名词可以按照“(解剖部位)+(疾病诊断)”的格式进行书写。

本次增补的词汇中有很多 xxx病术后、xxx病复发,虽然各临床专业将临床常见疾病、手术操作名词尽可能收人,但是无法覆盖全面,因此,增加了两个通科名词,即:术后(postoperative status)、复发(recurrent),可以与疾病诊断、手术操作名称并列使用。

全书后附有中文索引和英文索引,便于读者检索。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及英文字母顺序排序。

                    以下为本书目录,可点击👉《常用临床医学名词(2023年版)》下载全书



       统一规范的医学名词术语有助于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当不同系统使用相同的术语和编码时,它们可以更容易地集成和交换数据,实现医疗信息的无缝流动。标准化术语的使用有助于减少数据冗余和不一致性,提高数据质量和可靠性。有助于管理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通过统一规范的医学名词术语,不同医疗机构可以提供更一致、更连贯的医疗服务。这有助于减少患者的不确定性和困惑,改善患者体验,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统一的医学名词术语可以减少系统对数据处理和转换的工作量,提高数据一致性和不同系统间整合性。同时,通过提高信息准确性和互操作性,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开放时间
工作日
上午08:00--11:30 下午01:00--4:00
法定节假日开放时间详见图书馆通知
关注我们
微信二维码
医院地址: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人民街70号 Copyright丹东市中心医院(图书馆)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新思维网络